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隐私权的内涵及其价值 | 第9-17页 |
一、隐私概念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隐私权的内涵 | 第10-12页 |
三、隐私权的性质 | 第12-14页 |
四、隐私权的价值 | 第14-17页 |
第二章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 第17-26页 |
一、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 | 第17-20页 |
二、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原因 | 第20-23页 |
(一) 价值取向不同 | 第20-21页 |
(二) 权利属性不同 | 第21-22页 |
(三) 权利主体不同 | 第22-23页 |
三、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表现 | 第23-26页 |
(一) 国家公职人员隐私权与知政权的冲突 | 第23-24页 |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的冲突 | 第24-25页 |
(三) 普通公众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知情权的冲突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协调 | 第26-35页 |
一、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26-28页 |
(一) 协调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7页 |
(二) 协调的可能性分析 | 第27-28页 |
二、协调的原则 | 第28-32页 |
(一)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 第28-29页 |
(二) 利益平衡原则 | 第29-30页 |
(三) 权利谦让原则 | 第30-31页 |
(四) 公序良俗原则 | 第31-32页 |
三、协调的途径 | 第32-35页 |
(一) 国家公职人员隐私权与知政权冲突的协调途径 | 第32-33页 |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冲突的协调途径 | 第33页 |
(三) 普通公众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知情权的协调途径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隐私权与知情权协调理论的实践应用 | 第35-41页 |
一、协调理论在立法上的应用 | 第35-38页 |
二、协调理论在司法中的应用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