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初官吏经济犯罪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官吏经济犯罪的历史考察 | 第10-14页 |
一、 经济犯罪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经济犯罪的历史考察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汉初官吏经济犯罪的类型及惩罚措施 | 第14-23页 |
一、 主守盗 | 第14-16页 |
二、 受赇枉法 | 第16-18页 |
三、 受所监临饮食、财物 | 第18页 |
四、 受故官送 | 第18页 |
五、 取息过律 | 第18-19页 |
六、 假借不廉 | 第19页 |
七、 擅赋敛 | 第19页 |
八、 盗出财物于边关徼 | 第19-20页 |
九、 买故贱,卖故贵 | 第20页 |
十、 买塞外禁物 | 第20-21页 |
十一、 诈取 | 第21页 |
十二、 事国人过律 | 第21页 |
十三、 藏匿户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汉初官吏经济犯罪的原因 | 第23-39页 |
一、 政治方面 | 第23-30页 |
(一) 皇权对法的干预和破环 | 第23-24页 |
(二) 自上而下的单向监察和考课方式 | 第24-27页 |
(三) 官吏法自身的矛盾 | 第27页 |
(四) 汉律刑罚中赎刑制度的存在 | 第27-28页 |
(五) 经济立法的缺失与滞后 | 第28页 |
(六) 卖爵、选官的财产条件及纳赀选官 | 第28-30页 |
二、 经济方面 | 第30-31页 |
三、 文化方面 | 第31-33页 |
(一) 传统官本位、家本位思想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二) 统治者过分强调德教 | 第32-33页 |
四、 思想方面 | 第33-34页 |
(一) 利益的驱使 | 第33-34页 |
(二) 汉初特定的经济状况造成的贫困心理因素 | 第34页 |
五、 社会风气方面 | 第34-37页 |
六、 其它原因 | 第37-39页 |
(一) 汉初布衣将相格局决定的人的因素 | 第37-38页 |
(二) 腐败现象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汉初统治者对官吏经济犯罪采取的预防措施 | 第39-47页 |
一、 立法、司法方面的预防 | 第39-44页 |
(一) 从法律规定上保证择取廉士 | 第39-40页 |
(二) 从考核和监督上严防经济犯罪 | 第40-42页 |
(三) 从立法、司法上保证法律对官吏的威慑力 | 第42-44页 |
二、 思想道德方面的预防 | 第44页 |
三、 社会预防 | 第44-45页 |
四、 政策预防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