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线自动化就地隔离故障方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 | 第9-12页 |
·馈线的典型供电结构 | 第10页 |
·故障处理的就地控制方式 | 第10-12页 |
·故障处理的远方控制方式 | 第12页 |
·基于现场总线的区域性系统保护故障处理方式 | 第12页 |
·馈线自动化现有模式特点分析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环网方案设计 | 第15-34页 |
·实际配网结构实例分析 | 第15-17页 |
·传统环网方案的研究 | 第17-19页 |
·选取重合器就地隔离故障方案的理由 | 第17页 |
·确定重合器-重合器方案的理由 | 第17-19页 |
·重合器-重合器方案的缺陷分析 | 第19页 |
·改进的重合器-重合器方案 | 第19-27页 |
·实现改进重合器-重合器方案的技术难点 | 第19-21页 |
·0.1 秒短延时速断保护的定义 | 第21-22页 |
·实现重合器的快速断开方案 | 第22-24页 |
·改进的重合器-重合器方案的实现原理 | 第24-27页 |
·改进的重合器-重合器方案中定值的配置设计 | 第27-28页 |
·关于分支线路的讨论 | 第28-29页 |
·环网保护方案中的PT 配置与PT 断线问题 | 第29-31页 |
·环网方案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方案 | 第31-32页 |
·实际现场环网方案的确定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环网保护软件设计 | 第34-51页 |
·环网保护功能需求分析 | 第34-35页 |
·程序结构模块化设计 | 第35-36页 |
·关于残压检测的相关说明 | 第36-39页 |
·联络开关程序设计 | 第39-45页 |
·联络开关两侧都无电压 | 第40-41页 |
·联络开关两侧都有电压 | 第41-42页 |
·联络开关一侧有电压一侧无电压 | 第42-45页 |
·联络开关特殊情况的说明 | 第45页 |
·分段开关程序设计 | 第45-48页 |
·分段开关两侧都无电压 | 第46页 |
·分段开关两侧都有电压 | 第46-47页 |
·分段开关一侧有电压一侧无电压 | 第47-48页 |
·交流采样算法 | 第48-49页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环网方案功能测试 | 第51-60页 |
·环网方案测试目的和内容 | 第51页 |
·实验1-环网方案自动送电和停电实验 | 第51-53页 |
·实验目的 | 第51页 |
·实验内容 | 第51页 |
·实验步骤 | 第51-53页 |
·实验结论 | 第53页 |
·实验2-相间过流故障情况下的故障隔离与恢复实验 | 第53-55页 |
·实验目的 | 第53页 |
·实验内容 | 第53页 |
·实验步骤 | 第53-55页 |
·实验结论 | 第55页 |
·实验3-相间速断故障情况下的故障隔离与恢复实验 | 第55-57页 |
·实验目的 | 第55页 |
·实验内容 | 第55-56页 |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实验结论 | 第57页 |
·实验4-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的故障隔离与恢复实验 | 第57-58页 |
·实验目的 | 第57页 |
·实验内容 | 第57页 |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实验结论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