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国内外节能概况 | 第13-14页 |
·自然通风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 第21-22页 |
2 陕西省气候特征及建筑模型选择 | 第22-38页 |
·陕西省气候特征 | 第22-31页 |
·严寒气候区(包括建筑气候区的Ⅰ区全部和ⅥA、ⅥB、ⅦA、ⅦB、ⅦC五个分区)—榆林市 | 第24-26页 |
·寒冷气候区(包括建筑气候区划的Ⅱ区全部和ⅥC、ⅦD分区)—西安市 | 第26-29页 |
·夏热冬冷气候区(建筑气候区划的Ⅲ区全部)—汉中市 | 第29-31页 |
·建筑模型选择 | 第31-37页 |
·住宅建筑 | 第31-35页 |
·公共建筑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3 陕西省三类气候区外窗对公共建筑的能耗分析 | 第38-72页 |
·DEST简介 | 第38-40页 |
·DeST的研发过程 | 第38页 |
·DeST的主要特点 | 第38-39页 |
·DeST 的软件结构 | 第39页 |
·DeST的应用领域 | 第39-40页 |
·夏热冬冷气候区—汉中地区 | 第40-50页 |
·不同通风模式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40-44页 |
·窗墙面积比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44-48页 |
·不同外窗气密性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寒冷气候区-西安地区 | 第50-60页 |
·不同通风模式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50-54页 |
·窗墙面积比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54-58页 |
·不同外窗气密性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严寒气候区-榆林地区 | 第60-71页 |
·不同通风模式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60-65页 |
·窗墙面积比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65-68页 |
·外窗气密性对公共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68-70页 |
·不同气候条件对能耗的影响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4 陕西三类气候区外窗对住宅建筑的能耗分析 | 第72-97页 |
·不同通风模式对住宅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72-78页 |
·不同通风模式对基础室温的影响 | 第73-78页 |
·不同通风模式对能耗的影响 | 第78页 |
·窗墙面积比对住宅建筑节能的影响 | 第78-87页 |
·南向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 | 第79-82页 |
·北向窗墙比对能耗的影响分析 | 第82-85页 |
·基准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能耗分析 | 第85-87页 |
·外窗气密性对住宅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第87-95页 |
·夏热冬冷气候区—汉中 | 第88-90页 |
·寒冷气候区—西安 | 第90-93页 |
·严寒气候区—榆林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5 自然通风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 第97-115页 |
·自然通风的作用机理 | 第97-100页 |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97-98页 |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98-100页 |
·风压、热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100页 |
·热压作用下自然通风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 第100-113页 |
·建立计算模型 | 第101-102页 |
·计算模拟结果及讨论 | 第102-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结论 | 第115-116页 |
·展望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