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公权介入及其限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三、论文的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劳动关系相关理论 | 第12-17页 |
一、劳动关系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二、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 | 第13-14页 |
(一) 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特征 | 第13页 |
(二) 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经济关系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三) 劳动关系具有国家强制干预的特征 | 第14页 |
三、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14-17页 |
(一) 西方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14-16页 |
(二) 中国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劳动基准法——公权介入劳动关系的法律基础 | 第17-24页 |
一、劳动基准的基本内容 | 第17-21页 |
(一) 劳动基准的含义及特征 | 第17-18页 |
(二) 劳动基准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二、劳动基准法设立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一) 在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力量不平衡 | 第21-22页 |
(二) 劳资矛盾突出,劳动者最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 第22-23页 |
三、劳动基准法实施的国家公权保障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劳动关系调整中公权介入的方式 | 第24-32页 |
一、劳动立法——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首要保障 | 第24-27页 |
二、劳动监察——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的必然选择 | 第27-29页 |
三、劳动仲裁——化解劳资矛盾的有效途径 | 第29-30页 |
四、劳动诉讼——司法处理劳资纠纷的公正渠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公权介入劳动关系的限度分析 | 第32-36页 |
一、公权介入劳动关系的法理基础 | 第32-34页 |
(一) 公权介入劳动关系以宪法授权为基础 | 第32-33页 |
(二) 公权介入劳动关系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目的 | 第33-34页 |
二、公权适度干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一) 依法干预原则 | 第34-35页 |
(二) 尊重劳动关系的契约原则 | 第35-36页 |
(三) 被动干预原则 | 第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