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蛹虫草纤溶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溶栓抗栓作用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表格索引第13-14页
图形索引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6页
 1 血栓性药物的研究概况第15-22页
   ·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第15-16页
     ·肝素第15-16页
     ·水蛭素第16页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第16页
   ·溶解血栓药物第16-22页
     ·第一代溶栓药物第16-17页
     ·第二代溶栓药物第17-18页
     ·第三代溶栓药物第18页
     ·新一代溶栓药物第18-22页
 2 纤溶活性测定方法第22-24页
   ·纤维蛋白平板法第22-23页
   ·纤维蛋白块溶解时间测定法第23页
   ·全血凝块溶解试验法第23页
   ·四肽底物法第23页
   ·血清板法第23-24页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第24页
   ·水解酪蛋白测定法第24页
 3 实验动物血栓模型的建立第24-27页
   ·体外血栓形成法第24-25页
   ·血小板性血栓形成法第25页
   ·体内血栓形成法第25-27页
     ·机械性损伤法第25页
     ·电流损伤法第25-26页
     ·结扎法第26页
     ·光化学法第26页
     ·化学药物致血栓形成法第26-27页
 4 蛹虫草研究概况第27-30页
   ·古代有关蛹虫草的研究第27-28页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第28-29页
     ·自然分布第28页
     ·形态特征第28页
     ·生活史第28-29页
   ·蛹虫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第29-30页
     ·虫草素第29页
     ·虫草多糖第29页
     ·虫草酸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二章 纤溶活性菌株SN-18的分离鉴定及产纤溶酶发酵特性研究第36-55页
 引言第3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6-41页
   ·材料第36-38页
     ·菌种第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7页
     ·主要试剂第37-38页
   ·方法第38-41页
     ·纤溶活性的测定第38-39页
     ·产纤溶酶蛹虫草菌株的筛选第39页
     ·SN-18的菌株形态观察第39页
     ·SN-18的菌株DNA的提取第39页
     ·PCR扩增和测序第39-40页
     ·分子解析第40页
     ·产纤溶酶发酵特性研究第40-41页
 2 结果和分析第41-50页
   ·产纤溶酶蛹虫草菌株的分离筛选第41-42页
   ·SN-18的菌落和子座形态特征第42-44页
   ·基于ITS序列的分子鉴定第44-46页
   ·产纤溶酶发酵特性研究第46-50页
     ·培养基组分对SN-18产纤溶酶的影响第46-48页
     ·培养条件对SN-18产纤溶酶的影响第48-50页
 3 讨论第50-52页
 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三章 蛹虫草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第55-76页
 引言第55-5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6-62页
   ·材料第56-57页
     ·菌种第56页
     ·培养基第56页
     ·主要试剂第56-57页
     ·主要设备第57页
   ·方法第57-62页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57-58页
     ·蛋白酶活性测定第58页
     ·纤溶活性的测定第58页
     ·酶的盐析第58-59页
     ·透析脱盐第59页
     ·凝胶层析第59-60页
     ·纤溶酶纯度和分子量的测定第60-61页
     ·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第61页
     ·酶活最适温度的测定第61页
     ·酶活最适pH的测定第61页
     ·金属离子和蛋白酶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的测定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71页
   ·粗酶提取用缓冲液的选择第62页
   ·硫酸铵盐析第62-63页
   ·尿激酶标准曲线的测定第63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标准曲线第63-64页
   ·凝胶色谱层析第64-65页
   ·纤溶酶纯度和分子量的测定第65-66页
   ·纯化方案的评价第66-67页
   ·酶活最适pH的测定第67-68页
   ·酶活最适温度的测定第68-69页
   ·金属离子和蛋白酶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第69-70页
   ·酶的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第70-71页
 3 讨论第71-72页
 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四章 蛹虫草纤溶酶溶栓抗栓作用研究第76-89页
 引言第76-7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7-81页
   ·材料第77-78页
   ·方法第78-8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1-86页
   ·蛹虫草纤溶酶加热平板法考察溶栓作用机理第81页
   ·蛹虫草纤溶酶体外对毛细管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第81-82页
   ·蛹虫草纤溶酶体外对血凝块溶解实验第82-84页
   ·蛹虫草纤溶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第84页
   ·蛹虫草纤溶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第84-86页
 3 讨论第86-87页
 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89页
全文结论第89-91页
论文创新点第91-92页
附录一 蛹虫草纤溶酶N端10个氨基酸序列第92-97页
附录二 蛹虫草SN-18的ITS序列第97-98页
附录三 SN-18与AY899258.1,DQ642248.1,DQ342248.1,AY899258.1的ITS序列相似性比较第98-103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下一篇:民主·科学·生活·创造--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