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审前程序律师辩护的理论基础与价值意义 | 第10-14页 |
一、审前程序律师辩护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一) 控辩平衡理论 | 第10-11页 |
(二) 犯罪嫌疑人诉讼主体理论 | 第11-12页 |
二、审前程序强化律师辩护的意义 | 第12-14页 |
(一) 有利于实现诉讼结构的合理构造 | 第12-13页 |
(二) 有利于制衡侦查机关与控制侦控权力 | 第13页 |
(三) 有利于充分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审前程序中律师辩护权的内容与特点 | 第14-18页 |
一、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的权利内容 | 第15-16页 |
(一) 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权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二) 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辩护权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三、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的特点 | 第16-18页 |
(一) 辩护权的有限性 | 第16-17页 |
(二) 辩护权的结构制约性 | 第17页 |
(三) 辩护权的程序性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之完善 | 第18-31页 |
一、会见权 | 第18-22页 |
(一) 我国法律法规中有关审前程序律师会见权的规定及其评析 | 第18-20页 |
(二) 审前程序中律师会见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三) 对审前程序中律师会见权的完善 | 第20-22页 |
二、阅卷权 | 第22-25页 |
(一) 律师全面阅卷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二) 审前程序律师阅卷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三) 造成审前程序律师阅卷难的原因 | 第24页 |
(四) 对审前程序中律师阅卷权的完善与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 | 第24-25页 |
三、调查取证权 | 第25-27页 |
(一) 审前程序中律师调查取证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二) 对审前程序中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完善 | 第26-27页 |
四、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权 | 第27-29页 |
(一) 审前程序律师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二) 审前程序律师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权的完善措施 | 第28-29页 |
五、在场权 | 第29-31页 |
(一) 赋予律师在审前程序中的在场权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29-30页 |
(二) 在场律师的权利义务内容及律师在场程序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之保障 | 第31-39页 |
一、确立审前程序中的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 第31-33页 |
(一) 对《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评析 | 第32页 |
(二) 增加审前程序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的相关规定 | 第32-33页 |
(三) 规范律师刑事责任的追诉程序 | 第33页 |
二、建立审前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 | 第33-36页 |
(一) 审前程序引入司法审查机制对保障律师辩护权的重要意义 | 第33-35页 |
(二) 国外司法审查制度的概况及其特点 | 第35-36页 |
(三) 我国审前程序保障律师辩护权的司法审查机制的建构 | 第36页 |
三、对侵犯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的程序性制裁 | 第36-39页 |
(一) 审前程序程序性制裁与律师辩护权保障 | 第37-38页 |
(二) 审前程序程序性裁判的程序 | 第38页 |
(三) 对侵犯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的制裁方法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