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一、本选题的理论依据 | 第6页 |
二、常州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本课题的实际意义 | 第6-7页 |
三、本文两个概念的界定 | 第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学视野中的常州历史遗址和复制建筑 | 第9-20页 |
第一节 淹城 | 第9-12页 |
第二节 嘉贤坊 | 第12-17页 |
第三节 陈渡草堂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古代文人故居的文学因缘 | 第20-35页 |
第一节 白云溪古代文人故居概观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藤花旧馆与东坡公园 | 第22-26页 |
第三节 近园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意园 | 第27-29页 |
第五节 两当轩 | 第29-32页 |
第六节 赵翼故居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常州节日风俗与文学的互证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元宵节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云溪竞渡闹端午 | 第37-40页 |
第三节 七夕节 | 第40-41页 |
第四节 中元节 | 第41-42页 |
第五节 中秋节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常州传统装饰图案的文学意蕴 | 第45-61页 |
第一节 日月装饰图案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动物装饰图案 | 第47-52页 |
第三节 植物装饰图案 | 第52-57页 |
第四节 民间故事装饰图案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