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前言 | 第7-11页 |
| ·论文选题的缘由 | 第7-8页 |
| ·素质教育呼唤教育科研型教师 | 第7页 |
| ·教育科研型教师培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7-8页 |
| ·构建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模式是高师教育科研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 第8页 |
| ·本领域研究的动态 | 第8-10页 |
| ·当今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8-9页 |
| ·当今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 ·教育科研素质的涵义 | 第11页 |
| ·生物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涵义 | 第11-13页 |
| ·培养模式的概念 | 第13-15页 |
| 3.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现状研究 | 第15-31页 |
|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生教育科研素质的现状 | 第15-19页 |
| ·中学生物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现状 | 第19-23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 第27-31页 |
| ·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性阻碍了教育科研兴趣的养成 | 第27-28页 |
| ·现行的师范教育类课程设置影响了学生教育科研知识结构的构建 | 第28页 |
| ·传统的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 | 第28-29页 |
| ·薄弱的实践教学难以激发学生教育科研创新的潜能 | 第29-30页 |
| ·高师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制约了教育科研型人才的成长 | 第30-31页 |
| 4. 生物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实施中“三强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 第31-39页 |
| ·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启示 | 第31-32页 |
| ·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 | 第32-33页 |
| ·指导思想 | 第33-34页 |
| ·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 ·开放性原则 | 第34页 |
| ·互动性原则 | 第34页 |
| ·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原则 | 第34页 |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 ·从实际出发原则 | 第34-35页 |
| ·基本结构 | 第35-39页 |
| ·基本环节 | 第36-37页 |
| ·实施保障 | 第37-38页 |
| ·培养基础 | 第38-39页 |
| 5. 生物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实施中“三强化”培养模式的实施 | 第39-49页 |
| ·实施方案 | 第39页 |
| ·实施过程 | 第39-45页 |
| ·“生物教学论”教学活动的实施 | 第39-42页 |
| ·“教育实习”教学活动的实施 | 第42-43页 |
| ·“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教学活动的实施 | 第43-45页 |
| ·实施结果 | 第45-46页 |
| ·职后教师的发展与职前教育科研素质高低关系的个案研究 | 第46-49页 |
| 6. 结论 | 第49-52页 |
| ·“三强化”培养模式是提高生物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有效途径 | 第49-51页 |
| ·职前教师教育科研素质高低影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 第51-52页 |
| 7. 问题与思考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1: | 第55-56页 |
| 附录2: | 第56-57页 |
| 附录3: | 第57-58页 |
| 附录4: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