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页 |
第一部分 股东代表诉讼的界定 | 第8-16页 |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由来 | 第9-11页 |
二、股东代表诉讼与其他形式诉讼的比较分析 | 第11-15页 |
(一) 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关联 | 第11-13页 |
(二) 股东代表诉讼与代表人诉讼的关联 | 第13-14页 |
(三) 股东代表诉讼与债权人代位诉讼的关系 | 第14页 |
(四) 股东代表诉讼的独特性 | 第14-15页 |
三、股东代表诉讼与公司监事制度的联系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16-36页 |
一、原告的范围和资格限制 | 第16-24页 |
(一) 原告的范围 | 第16-18页 |
(二) 原告的资格限制 | 第18-24页 |
二、被告的主体范围 | 第24-26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5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5-26页 |
三、公司的诉讼地位确定 | 第26-28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6-27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7-28页 |
四、其他股东的诉讼地位 | 第28-30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8-29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9-30页 |
五、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30-36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30-34页 |
(二) 大陆法系国际的规定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立法的评析及完善建议 | 第36-53页 |
一、原告的范围和资格限制 | 第36-42页 |
(一) 原告的范围 | 第36-37页 |
(二) 原告的资格限制 | 第37-42页 |
二、被告的主体范围与客体范围 | 第42-45页 |
(一) 我国立法评析 | 第42-43页 |
(二) 立法完善建议 | 第43-45页 |
三、公司的诉讼地位确定 | 第45-48页 |
四、其他股东的诉讼地位 | 第48-49页 |
五、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49-51页 |
六、股东代表诉讼立法条文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