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学校适应 | 第11-16页 |
| ·适应和学校适应 | 第11-12页 |
| ·学校适应的内容、指标与测量 | 第12-14页 |
| ·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家庭功能(femilyfunctioning)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16-18页 |
| ·家庭功能的涵义 | 第17页 |
| ·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17-18页 |
| ·自我概念(sle-fconc即)t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18-19页 |
| ·自我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 ·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19页 |
| ·家庭功能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21-2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23-27页 |
| ·被试 | 第23-24页 |
| ·测量工具 | 第24-26页 |
| ·研究过程 | 第26-27页 |
| 第四部分 数据统计和研究结果 | 第27-45页 |
|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状况 | 第27-30页 |
| ·初中生家庭功能的状况 | 第30-35页 |
| ·初中生自我概念的状况 | 第35-38页 |
| ·家庭功能、初中生自我概念、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 ·家庭功能、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9-43页 |
| ·初中生自我概念在家庭功能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3-45页 |
| 第五部分 综合分析与讨论 | 第45-59页 |
|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特点分析 | 第45-47页 |
| ·不同性别初中生的学校适应的比较 | 第45-46页 |
| ·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学校适应的比较 | 第46页 |
| ·初中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比较 | 第46-47页 |
| ·初中生所在家庭的家庭功能的特点分析 | 第47-49页 |
|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的家庭功能的比较 | 第47页 |
| ·初中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父母文化程度、初中生生源地差异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初中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分析 | 第49-51页 |
| ·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概念的比较 | 第49-50页 |
| ·不同年级初中生自我概念的比较 | 第50页 |
| ·初中生自我概念的生源地比较 | 第50-51页 |
| ·初中生学校适应、家庭功能与自我概念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比较 | 第51-52页 |
| ·家庭功能、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52-53页 |
| ·初中生家庭功能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分析 | 第52页 |
| ·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52-53页 |
|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53页 |
| ·家庭功能、初中生自我概念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 ·初中生自我概念在家庭功能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54-55页 |
| ·教育建议 | 第55-56页 |
| ·研究的局限 | 第56-57页 |
|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附录 | 第65-66页 |
| 后记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