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7-21页 |
·国外重载铁路运输概况 | 第17页 |
·国内重载铁路运输概况 | 第17-19页 |
·国外重载列车制动技术概况 | 第19-20页 |
·国内重载列车制动技术概况 | 第20页 |
·重载列车动力学问题 | 第20-21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21-22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理论分析 | 第23-35页 |
·制动机分类 | 第23-25页 |
·人力制动机 | 第23页 |
·真空制动机 | 第23页 |
·空气制动机 | 第23-25页 |
·电空制动机 | 第25页 |
·DK-1型电空制动机 | 第25-30页 |
·DK-1型电空制动机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DK-1型电空制动机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 第26-30页 |
·空气管路的理论分析 | 第30-33页 |
·空气波速和制动波速 | 第30-31页 |
·空气波速的理论分析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电空转换与制动同步技术 | 第35-47页 |
·电空转换技术 | 第35-39页 |
·传统货物列车制动系统局限性 | 第35-36页 |
·电空联合制动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电空转换阀 | 第36-39页 |
·电气指令式制动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39-41页 |
·数字式电气指令制动控制系统 | 第39-40页 |
·模拟式电气指令制动控制系统 | 第40-41页 |
·数字模拟式电气指令制动控制系统 | 第41页 |
·制动同步技术 | 第41-45页 |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42-43页 |
·系统构成 | 第42页 |
·工作原理 | 第42-43页 |
·串口通信 | 第43-45页 |
·串行通信的传送方式 | 第43页 |
·汉字字模提取的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利用MSComm控件进行串口编程 | 第44页 |
·VC编程实现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页 |
·机车牵引力 | 第47-48页 |
·车钩牵引力 | 第47-48页 |
·轮周牵引力 | 第48页 |
·列车运行阻力 | 第48-51页 |
·基本阻力 | 第49页 |
·附加阻力 | 第49-51页 |
·坡道附加阻力 | 第49-50页 |
·曲线附加阻力 | 第50页 |
·隧道空气附加阻力 | 第50-51页 |
·其他附加阻力 | 第51页 |
·列车制动力 | 第51-52页 |
·摩擦系数的计算 | 第52页 |
·制动缸压力的确定 | 第52页 |
·车钩力 | 第52-56页 |
·车钩缓冲装置 | 第53-54页 |
·缓冲器的挠力特性 | 第54-55页 |
·缓冲器的数学模型 | 第55-56页 |
·列车的制动系统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列车纵向力仿真模型的研究 | 第59-69页 |
·仿真技术的理论概述 | 第59-62页 |
·Matlab/Simulink简介 | 第59页 |
·Simulink模块库 | 第59-62页 |
·列车纵向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 第62-67页 |
·单节车体受力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运动微分方程 | 第63页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 第63-67页 |
·振动方程的求解部分 | 第63-64页 |
·刚度子系统 | 第64-65页 |
·阻尼子系统 | 第65-66页 |
·制动力、阻力子系统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仿真结果分析与纵向冲动的影响因素 | 第69-81页 |
·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69-75页 |
·与环行线5000吨重载列车试验的比较 | 第69页 |
·常用制动工况的验证 | 第69-73页 |
·紧急制动工况的验证 | 第73-75页 |
·纵向冲动的影响因素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七章总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5页 |
作者导师简介 | 第95-96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