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境外行政复议制度之比较 | 第9-20页 |
第一节 英国 | 第9-10页 |
第二节 美国 | 第10-12页 |
第三节 法国 | 第12-14页 |
第四节 德国 | 第14-16页 |
第五节 日本 | 第16-18页 |
第六节 台湾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行政复议制度理论概述 | 第20-33页 |
第一节 行政复议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行政复议制度的两个理论问题 | 第21-26页 |
一、行政复议制度与法治原则 | 第21-23页 |
二、行政复议制度与分权制衡原则 | 第23-26页 |
第三节 程序正义论 | 第26-33页 |
一、程序正义的起源和发展 | 第27页 |
二、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容 | 第27-33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完善的构想 | 第33-54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33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3-46页 |
一、行政复议立法宗旨定位不准 | 第34-35页 |
二、可复议行政行为范围过窄 | 第35-39页 |
三、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统一性和独立性,专职人员配备不足 | 第39页 |
四、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缺陷 | 第39-41页 |
五、行政复议程序上的缺陷 | 第41-44页 |
六、行政终局裁决的范围过宽 | 第44-45页 |
七、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脱节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构想 | 第46-54页 |
一、对现行法的立法宗旨予以修改,明确对个人权益保护的根本地位 | 第46页 |
二、将抽象行政行为等纳入复议范围 | 第46-47页 |
三、建立具有中立性和独立性的行政复议机构,配置高素质的复议人员 | 第47-49页 |
四、建立并完善行政复议的程序保障制度 | 第49-52页 |
五、修改行政复议终局裁决的规定 | 第52-53页 |
六、修改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中不协调的地方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