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导言 | 第10-13页 |
二、限制死刑的必要性 | 第13-17页 |
(一) 我国目前死刑过多 | 第13-14页 |
(二) 限制死刑是维护人权的需要 | 第14-15页 |
(三) 限制死刑是提高我国国际声望的现实要求 | 第15-16页 |
(四) 限制死刑是我国开展国际司法协作和打击涉外犯罪的要求 | 第16页 |
(五) 限制死刑是走向废除死刑的必然过渡 | 第16-17页 |
三、限制死刑的可行性 | 第17-19页 |
(一) 民意的可引导性 | 第17-18页 |
(二) 限制死刑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 第18-19页 |
四、如何限制死刑 | 第19-31页 |
(一) 大幅度削减经济犯罪的死刑罪名 | 第21-27页 |
1. 讨论的前提——经济犯罪的概念 | 第21-22页 |
2. 经济犯罪的特点 | 第22-23页 |
3. 经济利益和生命价值之间的衡量 | 第23-24页 |
4. 从国家与社会利益的角度 | 第24-26页 |
5. 对经济犯罪不设置死刑是各国的通例 | 第26页 |
6. 限制经济犯罪死刑的具体建议 | 第26-27页 |
(二) 限制贪污贿赂犯罪死刑 | 第27-30页 |
1. 贪污贿赂犯罪死刑应然功能的失灵 | 第27-28页 |
2. 限制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3. 提高贪污贿赂犯罪适用死刑的起点 | 第29页 |
4. 配套措施 | 第29-30页 |
(三) 对其他类型犯罪的死刑罪名的限制 | 第30-31页 |
1. 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性犯罪可作技术性压缩 | 第30页 |
2. 对一些性质不是特别严重的犯罪可以考虑取消死刑 | 第30-31页 |
3. 废除和平时期军事犯罪的死刑,对战时军事犯罪中的死刑予以保留 | 第31页 |
(四) 从死刑的适用对象上进行限制 | 第31页 |
五、限制死刑需采取的配套措施 | 第31-41页 |
(一) 对于经济犯罪 | 第32-35页 |
1. 增加对经济犯罪资格刑的适用 | 第32-33页 |
2. 扩大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加重适用力度 | 第33-35页 |
(二) 调整我国的刑罚的整体结构以限制死刑 | 第35-37页 |
(三) 严格刑罚执行程序 | 第37页 |
(四) 改进死缓的缺陷,发挥死刑缓期执行的作用 | 第37-38页 |
(五) 逐步改变国民的刑罚观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