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5页 |
·选题缘由 | 第12-22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22页 |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22-23页 |
·论文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文献述评 | 第25-43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31页 |
·数学的文化特征与价值的有关论述 | 第25-27页 |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意义的有关论述 | 第27-30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与高中解析几何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 第30-31页 |
·相关理论述评 | 第31-43页 |
·文化意义下数学的特征与价值 | 第31-35页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史的意义与作用 | 第35-39页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解析几何课程目标 | 第39-43页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方法 | 第43-53页 |
·理论基础——历史学的观念 | 第43-47页 |
·历史科学的本体论特征 | 第43-44页 |
·历史科学的认识论特征 | 第44-45页 |
·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 第45-47页 |
·分析框架——文化学的维度 | 第47-49页 |
·文化的主体是人 | 第47-48页 |
·文化是一个整体系统 | 第48页 |
·文化结果具有历史性 | 第48-49页 |
·分析工具——系统科学整体原理 | 第49-50页 |
·研究主题框架形成的逻辑思路 | 第50-52页 |
·研究假设 | 第50页 |
·研究主题框架形成的逻辑思路 | 第50-52页 |
·研究方法及其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研究方法 | 第52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第4章 笛卡儿数学思想的文化内涵 | 第53-84页 |
·数学文化学的涵义 | 第53-54页 |
·数学文化学概念界定 | 第53页 |
·数学文化学的理论维度 | 第53页 |
·数学文化学的功能 | 第53-54页 |
·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学历史溯源 | 第54-59页 |
·笛卡儿生平及主要学术成就 | 第54-55页 |
·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 第55页 |
·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的数学构思 | 第55-59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的文化内涵 | 第59-75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形成的外部文化环境 | 第59-61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的科学价值 | 第61-64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的核心结构 | 第64-68页 |
·笛卡儿创造活动的心路历程 | 第68-70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的美学表现 | 第70-72页 |
·笛卡儿的个性品质 | 第72-75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形成的思想史渊源 | 第75-80页 |
·科学认识论的涵义 | 第75-76页 |
·笛卡儿的认识模式——理性的经线 | 第76-80页 |
·笛卡儿认识程序理论与创造活动心路历程的关系 | 第80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的启示 | 第80-84页 |
·文化土壤——数学活动与创造的“培养基” | 第81页 |
·数学精神——数学文化素养的“集成模块” | 第81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 第81-82页 |
·笛卡儿数学思想对高中解析几何课程教学的启示 | 第82-84页 |
第5章 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 | 第84-102页 |
·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制定原则 | 第84-88页 |
·教学策略相关理论 | 第84-85页 |
·解析几何课程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 | 第85-86页 |
·解析几何知识的重复性累积和螺旋式提高 | 第86-87页 |
·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有机整合 | 第87页 |
·数形结合思想两个方面的均衡体现 | 第87-88页 |
·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 | 第88-98页 |
·文化驱动教学理念 | 第88-91页 |
·策略一:整体文化驱动 | 第91-92页 |
·策略二:核心概念统领 | 第92-94页 |
·策略三:思想结构分拆 | 第94-96页 |
·策略四:双向模式转化 | 第96-97页 |
·四种教学策略之间的内在关联 | 第97-98页 |
·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原理归结 | 第98-102页 |
·教育的主题:以人为主体,唤醒人的超越性 | 第98-100页 |
·课程的本质:学生体验知识、智慧和生命的动态旅程 | 第100-101页 |
·数学教育的核心:传承发展数学文化 | 第101-102页 |
第6章 教学策略应用实证 | 第102-135页 |
·策略实证设计方案 | 第102-105页 |
·实验设计方案 | 第102页 |
·样本选择 | 第102-103页 |
·研究工具 | 第103-105页 |
·微型实验 | 第105-130页 |
·实验内容 | 第105页 |
·实验准备过程 | 第105-106页 |
·教案设计 | 第106-130页 |
·实验初步结论 | 第130-135页 |
·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 第130-133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133-134页 |
·实验初步结论 | 第134-135页 |
第7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第135-143页 |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135-140页 |
·关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内涵 | 第135-137页 |
·关于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 | 第137-139页 |
·关于教学策略应用初步实证结果 | 第139-140页 |
·建议 | 第140页 |
·对课程标准修订的建议 | 第140页 |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140页 |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第140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0-141页 |
·关于策略的学理分析方面 | 第140页 |
·关于策略应用的实证方面 | 第140-141页 |
·尚需研究的问题 | 第141-142页 |
·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实证的深化研究 | 第141页 |
·文化驱动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第141页 |
·平面几何思维能力与解析几何学习的相关性研究 | 第141-142页 |
·结束语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8页 |
附录 | 第148-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