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病菌毒素筛选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香蕉组织培养 | 第11-12页 |
·香蕉组织培养的历史及现状 | 第11页 |
·香蕉茎尖分生组织的组织培养 | 第11-12页 |
·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研究 | 第12页 |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毒素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植物抗病生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8页 |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供试香蕉枯萎病菌及大型分生孢子 | 第18页 |
·病原菌来源 | 第18页 |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第18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18页 |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第18页 |
·大型分生孢子培养 | 第18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18页 |
·孢子培养 | 第18页 |
·菌液配制 | 第18页 |
·供试香蕉苗 | 第18-19页 |
·供试香蕉品种 | 第18页 |
·香蕉苗的组织培养 | 第18-19页 |
·香蕉苗的假植培养 | 第19页 |
·供试香蕉枯萎病菌毒素 | 第19-20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19-20页 |
·毒素制备 | 第20页 |
·毒素液制备 | 第20页 |
·毒素中镰刀菌酸含量测定 | 第20页 |
·抗香蕉枯萎病突变体的筛选 | 第20-21页 |
·粗毒素对组培芽的毒性测定 | 第20页 |
·抗毒素变异体的筛选 | 第20-21页 |
·突变体分生芽的抗性测定 | 第21页 |
·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再生植株抗性测定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1页 |
·抗病性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观察记载与数据分析 | 第22页 |
·突变体抗病生理测定 | 第22-26页 |
·蕉苗的接种、取样方法 | 第22页 |
·酶液提取 | 第22-23页 |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22页 |
·SOD酶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POD酶活性测定 | 第23页 |
·CAT酶活性测定 | 第23页 |
·PAL酶活性测定 | 第23页 |
·酶液提取 | 第23页 |
·PAL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23页 |
·细胞膜透性测定 | 第23-24页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分析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8页 |
·毒素中镰刀菌酸的定量 | 第26页 |
·抗香蕉枯萎病突变体的筛选 | 第26-28页 |
·粗毒素对香蕉组培芽的毒性测定 | 第26页 |
·抗毒素变异体的筛选 | 第26-27页 |
·香蕉突变体分生芽的抗性测定 | 第27-28页 |
·再生植株抗性测定 | 第28-29页 |
·突变体抗病生理测定 | 第29-3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RAL)活性测定 | 第32-34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抗毒素突变体细胞膜透性测定 | 第35-36页 |
·POD同工酶分析 | 第36-3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8-41页 |
·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的诱导筛选及抗病性鉴定 | 第38-39页 |
·突变体抗病生理测定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录1: 彩图 | 第46-47页 |
附录2: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