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7页 |
| 文献综述 | 第7-21页 |
| ·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概述 | 第7-13页 |
| ·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意义 | 第7-8页 |
| ·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进展 | 第8-12页 |
| ·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概述 | 第13-16页 |
| ·前景选择 | 第13-14页 |
| ·背景选择(background selection)与全基因组选择(Whole genome selection)育种. | 第14-15页 |
| ·基因聚合(gene pyramiding) | 第15-16页 |
|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 第16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回交育种中的意义 | 第16-17页 |
| ·高直链淀粉玉米回交育种的方法 | 第16-17页 |
| ·连锁累赘(linkage drag)的概念以及控制连锁累赘的策略 | 第17页 |
| ·微卫星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 第17-21页 |
| ·SSR 在农作物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功能 | 第17-19页 |
| ·SSR 标记在遗传背景选择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2 玉米不同受体基因型与胚乳突变基因ae 的互作效应 | 第21-34页 |
| ·前言 | 第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 ·性状测定 | 第21-22页 |
|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碘-淀粉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 | 第22页 |
| ·直链淀粉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 ·脱脂与样品糊化 | 第23页 |
| ·样品测定 | 第23-24页 |
| ·统计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 ·不同回交世代的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 | 第24页 |
| ·不同供体亲本与常规玉米自交系回交转育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别 | 第24-25页 |
| ·BC_1F_2 材料直链淀粉含量方差分析 | 第25-27页 |
| ·不同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转育的 BC_1F_1、BC_1F_2 千粒重之间的比较 | 第27-28页 |
| ·BC_1F_2 材料千粒重的方差分析 | 第28-29页 |
| ·供体亲本直链淀粉含量和千粒重的单一自由度的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 ·对轮回亲本直链淀粉含量和千粒重的单一自由度的方差分析 | 第30-33页 |
| ·不同回交世代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的关系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3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 的连锁累赘的SSR 分析 | 第34-49页 |
| ·引言 | 第34-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进行MAS 研究的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37页 |
| ·MAS 试验方案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41页 |
| ·材料的采集 | 第37页 |
| ·DNA 的快速提取 | 第37-39页 |
| ·PCR 扩增 | 第39页 |
|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与银染 | 第39-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SSR 标记对亲本OH43aeae、F212♂、F212♀多态性分析 | 第41-43页 |
| ·CHBC_1F_2 与DHBC_1F_2 群体ae 基因的遗传连锁累赘的分析 | 第43-44页 |
| ·CHBC_1F_2 与DHBC_1F_2 群体ae 基因与SSR 标记单交换植株的检测 | 第44-46页 |
| ·CHBC_1F_2 与DHBC_1F_2 群体的背景选择 | 第46页 |
| ·讨论 | 第46-49页 |
| ·遗传背景选择适宜的标记类型与标记密度 | 第46-47页 |
| ·目标基因的遗传连锁累赘的消除和染色体遗传背景恢复率 | 第47-48页 |
| ·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策略与连锁累赘消除适宜的群体容量 | 第48-49页 |
| 4.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附录 | 第57-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