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声品质客观评价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7-8页 |
·国内外关于声品质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声品质评价的心理声学基础 | 第13-29页 |
·概述 | 第13页 |
·听觉的生理基础 | 第13-16页 |
·听觉感知的基本特性 | 第16-24页 |
·激励与听觉感知 | 第17-19页 |
·掩蔽效应 | 第19-23页 |
·特征频带和Bark尺度 | 第23-24页 |
·双耳效应 | 第24页 |
·听觉心理特性的客观描述 | 第24-28页 |
·响度 | 第25-26页 |
·尖锐度 | 第26-27页 |
·粗糙度和抖动度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声品质客观评价参数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43页 |
·响度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临界带宽 | 第29-30页 |
·掩蔽模式 | 第30-31页 |
·声场条件 | 第31页 |
·响度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尖锐度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粗糙度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抖动度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程序验证 | 第37-41页 |
·本章小节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声品质客观评价分析系统 | 第43-51页 |
·傅氏变换理论 | 第43-46页 |
·周期序列与傅立叶级数 | 第44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 第44-45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算法FFT | 第45页 |
·与离散傅立叶变换有关的几个问题 | 第45-46页 |
·1/3倍频程滤波器 | 第46-48页 |
·声品质评价分析系统简介 | 第48-50页 |
·系统结构 | 第48-49页 |
·主要功能模块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的实现 | 第51-65页 |
·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 | 第51-55页 |
·主观评价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简介 | 第52-54页 |
·主观评价的后续数据处理 | 第54-55页 |
·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 | 第55-60页 |
·概述 | 第55-56页 |
·噪声样本的采集 | 第56-57页 |
·评价主体 | 第57页 |
·评价方法 | 第57-58页 |
·评价数据分析 | 第58-60页 |
·心理声学客观参数的计算及相关分析 | 第60-64页 |
·心理声学客观参数的计算 | 第60-6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摘要 | 第73-75页 |
Abstract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