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论文

论廖仲恺政治思想的演变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11页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第8-9页
 三 本文的思路和创新之处第9-11页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一大”前廖仲恺的政治思想第11-20页
   ·中国国民党“一大”前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第11-13页
     ·“五四”运动以前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第11-12页
     ·“五四”运动以后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第12-13页
   ·信奉和阐发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第13-20页
     ·反清反封建的思想第14-15页
     ·“建设真正之共和国家”和“直接民权”的思想第15-17页
     ·“平均地权”和“发展实业”的思想第17-20页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政治思想第20-39页
   ·中国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第20-22页
     ·颂扬列宁及其主义,主张“以俄为师”第20页
     ·“建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革命前途观第20-22页
   ·宣传和发展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第22-32页
     ·“抵抗帝国主义者的重重压迫”的反帝思想第22-25页
     ·“扶助农工”思想第25-30页
     ·“人民之合作运动”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第30-32页
   ·廖仲恺政治思想的特点及其演变的原因第32-39页
     ·廖仲恺政治思想的特点第32-33页
     ·廖仲恺政治思想演变的原因第33-39页
第三章 廖仲恺政治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第39-54页
   ·廖仲恺政治思想的历史作用第39-50页
     ·对改组国民党的影响和作用第39-40页
     ·对建立和捍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和作用第40-45页
     ·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影响第45-47页
     ·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理论贡献第47-50页
   ·廖仲恺政治思想的现实意义第50-54页
     ·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和平统一提供有益的借鉴第50-51页
     ·对我国当前政治建设的启迪意义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战略思想论析
下一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