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一、引论 | 第6-9页 |
(一) “士不遇”和“悲秋”文学主题的发展 | 第6-8页 |
(二) 宋朝“士”的新变 | 第8-9页 |
二、宋词中“士不遇”与“悲秋”两主题的结合与发展 | 第9-38页 |
(一) 柳永:“悲秋”与“士不遇”主题绾合的肇始 | 第9-15页 |
(二) 苏轼及苏门词人:“悲秋”与“士不遇”主题的展开 | 第15-27页 |
(三) 周邦彦:“悲秋”与“士不遇”主题的“集成” | 第27-38页 |
三、尚论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中文摘要 | 第43-45页 |
英文摘要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