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移监测信息的岩石高边坡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
前言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安全监控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现状 | 第14-21页 |
·观测资料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 第15页 |
·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建模 | 第15-18页 |
·基于监测的反演及反馈分析 | 第18-20页 |
·安全综合评判与决策 | 第20-21页 |
·大坝安全监控发展动向 | 第21页 |
·边坡安全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21-32页 |
·安全监测在岩土工程的发展 | 第21-23页 |
·边坡安全监测的目的与内容 | 第23页 |
·边坡安全监测方法 | 第23-25页 |
·边坡监测资料分析 | 第25-26页 |
·边坡失稳的预测预报 | 第26-3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第2章 位移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数据预处理 | 第35-57页 |
·位移监测点布置 | 第35-43页 |
·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35-38页 |
·测点优化布置原则 | 第38-39页 |
·测点布置方法 | 第39-43页 |
·监测数据预处理 | 第43-56页 |
·概述 | 第43-44页 |
·粗差的常规判断方法 | 第44-47页 |
·利用未确知有理数滤波识别粗差和异常值 | 第47-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岩石高边坡变形监测资料建模研究 | 第57-82页 |
·概述 | 第57-59页 |
·边坡变形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研究边坡时效变形的方法 | 第59页 |
·位移监测资料的建模研究 | 第59-80页 |
·统计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监控指标的确定 | 第60-62页 |
·某路堑高边坡的安全监控统计模型研究 | 第62-71页 |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导流洞出口高边坡监测分析 | 第71-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岩石高边坡变形控制指标研究 | 第82-120页 |
·概述 | 第82-83页 |
·变形模式和变形阶段的识别 | 第83-93页 |
·边坡变形模式识别 | 第83-87页 |
·边坡变形阶段判别 | 第87-93页 |
·多参数监控指标研究 | 第93-103页 |
·位移观测值稳定性评价 | 第93-97页 |
·多参数监控指标 | 第97-103页 |
·边坡极限状态控制指标研究 | 第103-119页 |
·安全系数 | 第103-104页 |
·强度折减法求解安全系数 | 第104-113页 |
·极限平衡分析法的改进 | 第113-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5章 边坡变形预测预报方法研究 | 第120-143页 |
·常用理论和方法 | 第120-127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120-121页 |
·时序分析法 | 第121-122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22-123页 |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 第123-124页 |
·基于蠕变理论的失稳预报 | 第124-125页 |
·各种方法的讨论 | 第125-127页 |
·边坡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 第127-137页 |
·大样本数据的预测 | 第127-133页 |
·小样本数据的预测 | 第133-137页 |
·基于荷载响应率的边坡失稳预报 | 第137-141页 |
·基本原理 | 第137-138页 |
·结合监测的变形响应率研究 | 第138-139页 |
·实例研究 | 第139-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6章 基于安全监测的岩石高边坡安全综合评价 | 第143-160页 |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43-148页 |
·评价指标的选定 | 第143-144页 |
·综合评价结构体系 | 第144-145页 |
·底层指标的标准化 | 第145-148页 |
·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148-158页 |
·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149-153页 |
·基于突变理论的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153-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0-163页 |
·本文总结 | 第160-161页 |
·研究展望 | 第161-1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3-170页 |
个人简介、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实践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