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草原红牛 | 第10页 |
| ·利木赞牛 | 第10页 |
| ·草原红牛新品系选育与品种开发 | 第10-11页 |
| ·草原红牛和利-草F_1杂交牛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饲养水平 | 第11页 |
| ·生产性能 | 第11-13页 |
| ·遗传、营养因素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13-16页 |
| ·遗传、营养因素对肉牛肥育性能的影响 | 第14页 |
| ·遗传、营养对产肉性能和肉品质量的影响 | 第14-16页 |
| ·遗传、营养对血液中的激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16页 |
|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 ·饲养试验 | 第17-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肥育性能的测定与计算 | 第19页 |
| ·血液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 ·屠宰试验 | 第19-22页 |
| ·屠宰性能的测定与计算 | 第19-20页 |
| ·肉质性状测定与计算 | 第20-22页 |
| ·解剖和组织学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 ·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3-41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23-30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生长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23-25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胴体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26-29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在不同营养水平下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30-37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在不同营养水平下生长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在不同营养水平下胴体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在不同营养水平下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33-36页 |
| ·不同遗传基础的草原红牛在不同营养水平下血液理化指标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 ·草原红牛血液生化指标与生产性能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37-41页 |
| ·相关分析 | 第37-39页 |
| ·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1-51页 |
| ·草原红牛和利-草F_1杂交牛生产性能的比较 | 第41-46页 |
| ·草原红牛和利-草F_1杂交牛生长性能的比较 | 第41页 |
| ·草原红牛和利-草F_1杂交牛胴体性状的比较 | 第41-42页 |
| ·草原红牛和利-草F_1杂交牛肉质性状的比较 | 第42-44页 |
| ·消化器官的重量和长度 | 第44页 |
| ·草原红牛和利-草F_1杂交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第44-46页 |
| ·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和利草F_1杂交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 ·营养水平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营养水平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 第47页 |
| ·营养水平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营养水平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8页 |
| ·血液生化指标与草原红牛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 ·本试验的创新点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