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紫苏化学成分药材质量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紫苏属植物研究概述第10-29页
 一 植物基源第10-13页
 二 化学成分第13-18页
  1 挥发油第13页
  2 萜类第13-14页
  3 三萜类第14页
  4 甾类第14页
  5 苷类第14-15页
  6 苯丙素及酚酸类第15-16页
  7 黄酮类第16页
  8 色素类第16-17页
  9 其它第17-18页
 三 成分结构第18-23页
 四 生物活性第23-27页
  1 抗菌第23页
  2 抗炎第23-24页
  3 抗过敏第24页
  4 抗氧化第24页
  5 抗肿瘤第24页
  6 降血脂第24页
  7 保肝第24-25页
  8 抗抑郁第25页
  9 解热第25页
  10 镇咳第25页
  11 止呕第25-26页
  12 促肠胃运动第26页
  13 抗肾炎第26页
  14 镇静第26页
  15 降压第26页
  16 降血糖第26-27页
  17 其它第27页
 五 临床应用第27页
 六 小结第27-29页
第二章 紫苏与白苏的种植及苏叶最佳采收期的确定第29-35页
 一 紫苏和白苏的种植第29-30页
 二 苏叶的采收与贮藏第30页
 三 仪器与试药第30-31页
  1 仪器第30-31页
  2 试药第31页
 四 溶液的制备第31页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1页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1页
 五 色谱条件的考察第31-32页
 六 系统适应性实验第32-33页
  1 线性关系考察第32-33页
  2 精密度试验第33页
  3 重复性试验第33页
  4 稳定性试验第33页
  5 回收率试验第33页
 七 结果第33-34页
 八 小结第34页
 九 讨论与分析第34-35页
第三章 苏子生品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第35-41页
 一 仪器与试药第35-36页
  1 仪器第35页
  2 试剂第35页
  3 药材与对照品第35-36页
 二 药材炮制工艺第36页
  1 苏子第36页
  2 炒苏子第36页
  3 蜜苏子第36页
  4 苏子霜第36页
 三 溶液的制备第36页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6页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6页
 四 色谱条件第36-37页
 五 系统适应性实验第37-39页
  1 线性关系考察第38页
  2 精密度试验第38页
  3 重复性试验第38页
  4 稳定性试验第38页
  5 回收率试验第38-39页
 六 结果第39页
 七 小结第39-40页
 八 讨论与分析第40-41页
第四章 单紫苏叶的化学成分研究第41-50页
 一 试药、试剂和仪器第41-42页
  1 试药第41页
  2 试剂第41-42页
  3 仪器第42页
 二 薄层条件的选择第42-43页
  1 薄层板的制备第42页
  2 展开条件的选择第42-43页
  3 显色剂的选择第43页
 三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第43-45页
  1 渗漉与萃取第43页
  2 石油醚部分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第43-44页
  3 乙酸乙酯部分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第44-45页
 四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45-48页
 五 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第50-55页
 一 仪器与试药第50-51页
  1 仪器第50页
  2 试剂第50页
  3 样品与对照品第50-51页
 二 方法与结果第51-54页
  1 HPLC-ELSD检测条件第51页
  2 样品的选择第51-52页
  3 分配系数的测定第52页
  4 溶剂系统的选择第52-53页
  5 两项溶剂系统及样品溶液的制备第53页
  6 HSCCC分离过程第53页
  7 HSCCC结果第53-54页
 三 小结第54页
 四 讨论与分析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叶秦艽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蜂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