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生态农业模式分析与发展规划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9-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第9-11页 |
| ·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中国生态农业县建设概况 | 第13-14页 |
| ·生态农业规划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生态农业模式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15页 |
| ·生态农业模式评价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2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的概况 | 第21-27页 |
| ·自然资源特征 | 第21-23页 |
| ·土地资源 | 第21-22页 |
| ·气候资源 | 第22页 |
| ·水资源 | 第22-23页 |
| ·生物资源 | 第23页 |
| ·社会经济特征 | 第23-25页 |
| ·农业生产状况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涟水县生态农业典型模式的综合评价 | 第27-32页 |
| ·生态种植模式 | 第27页 |
| ·生态养殖模式 | 第27页 |
| ·生态农林复合模式 | 第27-28页 |
| ·生态农牧复合模式 | 第28页 |
| ·生态农业县模式 | 第28-32页 |
| 第四章 涟水县生态农业县建设方案 | 第32-47页 |
| ·清洁家园建设方案 | 第35-37页 |
| ·农村“一池三改”工程 | 第35-36页 |
|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 | 第36页 |
| ·村镇绿化工程 | 第36页 |
|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第36-37页 |
| ·清洁田园建设方案 | 第37-41页 |
| ·耕地化肥污染控制 | 第37页 |
| ·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 第37页 |
|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程 | 第37-38页 |
| ·绿化工程 | 第38-39页 |
|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 第39-40页 |
|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 | 第40页 |
| ·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 | 第40页 |
| ·农产品质量达标工程 | 第40-41页 |
| ·清洁水源建设方案 | 第41-42页 |
| ·河道疏浚工程与长效保洁工程 | 第41页 |
| ·水土保持工程 | 第41页 |
| ·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达标工程 | 第41页 |
| ·水质保护工程 | 第41-42页 |
| ·外来入侵生物灭除工程 | 第42页 |
| ·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方案 | 第42-45页 |
| ·优质粮食产业 | 第42页 |
| ·优质特色蔬菜产业 | 第42-43页 |
| ·优质油料产业 | 第43页 |
| ·优质地方特禽产业 | 第43页 |
| ·优质畜禽养殖产业 | 第43页 |
| ·优质水产品养殖产业 | 第43页 |
| ·意杨产业 | 第43页 |
|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 第43-44页 |
| ·农业龙头企业培植 | 第44页 |
| ·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体系建设 | 第44页 |
|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 第44页 |
| ·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 ·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建设方案 | 第45页 |
| ·白鹭岛风景旅游区建设 | 第45页 |
| ·废黄河生态经济观光带建设 | 第45页 |
| ·特色旅游 | 第45页 |
| ·万亩浅水藕观光区 | 第45页 |
| ·宁连公路生态经济林观光带 | 第45页 |
| ·古盐河农业观光带 | 第45页 |
| ·生态村建设方案 | 第45-47页 |
| ·新建居民区规划 | 第45-46页 |
| ·农村能源清洁化建设 | 第46页 |
| ·卫生环境整治及医疗建设 | 第46页 |
| ·庭院经济建设 | 第46页 |
| ·环保宣传和环境监测建设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涟水县生态农业县发展策略 | 第47-52页 |
| ·基本的生态策略 | 第47-49页 |
| ·生态农业县建设保障措施 | 第49-50页 |
| ·建立领导班子,加强管理力度 | 第49页 |
|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层层落实 | 第49页 |
|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 | 第49页 |
| ·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 第49-50页 |
| ·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力度 | 第50页 |
| ·搞好业务培训,加强科技投入 | 第50页 |
| ·加强管理考核 | 第50页 |
| ·发展的目标 | 第50-52页 |
| ·经济效益 | 第50-51页 |
| ·生态效益 | 第51页 |
| ·社会效益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