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 第11-12页 |
|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 | 第13-14页 |
| ·就业指导的内涵 | 第13页 |
| ·国内就业指导理论 | 第13页 |
| ·国外就业指导理论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 ·从选题上来讲 | 第15页 |
| ·从内容上来讲 | 第15-17页 |
| 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 第17-20页 |
|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在因素 | 第17-18页 |
| ·教育因素 | 第17-18页 |
| ·制度与政策因素 | 第18页 |
| ·职业的发展状况 | 第18页 |
| ·经济因素 | 第18页 |
|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 | 第18-20页 |
| ·择业技巧 | 第18-19页 |
| ·职业理想 | 第19页 |
| ·择业观念 | 第19页 |
| ·就业能力素质 | 第19-20页 |
| ·就业心理 | 第20页 |
| ·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影响 | 第20页 |
| 3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 第20-27页 |
| ·问卷的设计与说明 | 第20-26页 |
| ·问卷结构 | 第20-21页 |
| ·问卷样本分布 | 第21-26页 |
|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就业指导起步晚,起点低 | 第26页 |
| ·就业指导内容单一,更新缓慢 | 第26页 |
| ·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缺乏专业化、职业化 | 第26页 |
| ·就业指导的方式过于单一,载体相对滞后 | 第26-27页 |
| 4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先进模式 | 第27-34页 |
|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先进模式介绍 | 第27-30页 |
|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先进模式 | 第27-28页 |
|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 | 第28-30页 |
| ·日本高校就业指导的先进模式介绍 | 第30-31页 |
| ·国外就业指导的可借鉴之处 | 第31-34页 |
| ·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 | 第31页 |
| ·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 第31页 |
| ·建立全民、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 | 第31-32页 |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 第32页 |
| ·积极开展各种对外交流活动 | 第32-34页 |
| 5 构建我国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 第34-44页 |
| ·构建我国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基本内涵 | 第34-35页 |
| ·构建我国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 第35-36页 |
| ·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学生适应形势的客观需要 | 第36页 |
| ·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是学生主观认识的需要 | 第36-37页 |
| ·构建我国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 ·以人为本 | 第37页 |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37页 |
| ·阶段性和全程化相结合 | 第37页 |
| ·个别指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 第37页 |
| ·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共同提高 | 第37-38页 |
| ·职业的动态调整 | 第38页 |
| ·构建我国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38-44页 |
| ·构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阶段分布 | 第38-40页 |
| ·构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阶段具体内容 | 第40-44页 |
| 6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录 | 第48-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