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 第8-16页 |
·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关于朝圣者与旅游者关系的争论 | 第8页 |
·走向圣地——朝圣与旅游 | 第8-13页 |
·西方及台湾地区语境下的宗教朝圣与旅游 | 第8-12页 |
·大陆语境下的宗教朝圣与旅游 | 第12-13页 |
·解读旅游世界中的符号——符号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16-22页 |
·研究背景的确定 | 第16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7-20页 |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20页 |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第20-22页 |
第3章 佛教符号的认知差异 | 第22-49页 |
·出行前的符号认知 | 第22-29页 |
·空间——圣地、寺庙 | 第22-25页 |
·日期——佛教节日 | 第25-27页 |
·饮食准备——斋戒 | 第27-29页 |
·宗教场所的符号解读 | 第29-43页 |
·佛像与佛 | 第29-33页 |
·烧香 | 第33-38页 |
·礼节——磕头与合十 | 第38-40页 |
·佛教活动——开光 | 第40-41页 |
·不同类型的人之间的符号互读 | 第41-43页 |
·回程中的符号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9页 |
·三类人对各种符号的认知差异 | 第45-46页 |
·三类人对各种符号的看重程度 | 第46-48页 |
·三类人的神圣体验的获得 | 第48-49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9-54页 |
·一般游客——欣赏异地风景、品味他者文化的旅行者 | 第49-50页 |
·香客——跨越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商务旅行者” | 第50-52页 |
·皈依者——学习解脱人生烦恼之道的“修学旅行者” | 第52-54页 |
第5章 本文的不足及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54-56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54页 |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