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论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及代表人物 | 第8-9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 2 审计失败概述 | 第11-20页 |
| ·审计失败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 ·审计失败的定义 | 第11-12页 |
| ·对“结果失败观”和“过程失败观”的分析 | 第12-13页 |
| ·本文对审计失败的界定 | 第13-14页 |
| ·审计失败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5页 |
| ·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 | 第14-15页 |
|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 | 第15页 |
| ·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 | 第15-18页 |
| ·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显示的审计失败 | 第16页 |
| ·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揭示的审计质量问题 | 第16-17页 |
| ·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公告揭示的审计质量问题 | 第17-18页 |
| ·审计失败的影响 | 第18-20页 |
| ·审计失败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 第18页 |
| ·审计失败对投资者及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18-20页 |
| 3 审计失败原因的探讨 | 第20-40页 |
| ·审计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 | 第20-21页 |
| ·审计服务的需求方面的原因 | 第21-26页 |
| ·审计服务的需求现状 | 第21-24页 |
| ·审计服务需求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 ·审计服务的供给方面的原因 | 第26-38页 |
| ·审计委托制度本身的缺陷 | 第26-27页 |
| ·审计市场竞争激烈 | 第27-29页 |
| ·经济环境因素 | 第29-30页 |
| ·注册会计师的原因 | 第30-35页 |
|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不当 | 第35-38页 |
| ·法律与监管环境 | 第38-40页 |
| ·相关法律的约束力较低 | 第38页 |
| ·监管环境 | 第38-40页 |
| 4 审计失败的规避 | 第40-54页 |
| ·引导和营造审计需求 | 第40-45页 |
| ·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 | 第40-42页 |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2-44页 |
| ·培育成熟投资者 | 第44-45页 |
| ·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供给 | 第45-53页 |
| ·改革审计委托制度 | 第45-46页 |
| ·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向有限责任合伙制转变 | 第46-48页 |
| ·建立寡头型的市场结构 | 第48-49页 |
| ·建立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 第49-51页 |
| ·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 第51-53页 |
| ·进一步完善监管环境 | 第53-54页 |
| ·完善以民事惩罚为主体的相关法律 | 第53页 |
| ·理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他律为主的监管体制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