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3页 |
·生物界分类、超嗜热古菌及SULFOLOBUS TOKODAII STR.7简介 | 第11-13页 |
·生物分类及超嗜热古菌概述 | 第11-12页 |
·Sulfolobus tokodaii Str.7 | 第12-13页 |
·古菌的基因组特征及超嗜热古菌对研究DNA代谢的意义 | 第13-14页 |
·古菌的基因组特征 | 第13-14页 |
·超嗜热菌对研究DNA代谢的意义 | 第14页 |
·超嗜热古菌中的DNA复制、重组和修复相关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DNA复制相关蛋白 | 第14-18页 |
·古菌中DNA重组相关蛋白的研究 | 第18-19页 |
·古菌中的DNA修复 | 第19-20页 |
·DNA修复及其与复制重组的关系以及重组修复的概念 | 第20页 |
·细胞中的复制叉停滞、修复与复制叉再启动 | 第20-23页 |
·各种解旋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 第23-32页 |
·什么是解旋酶 | 第23页 |
·解旋酶的分类 | 第23-24页 |
·DEXD box DNA解旋酶 | 第24-25页 |
·解旋酶的作用机制 | 第25-28页 |
·目前已广泛研究的解旋酶 | 第28-32页 |
·本试验的立题依据和基本思路 | 第32-33页 |
·立题依据 | 第32页 |
·基本思路 | 第32-33页 |
第二章 DNA解旋酶ST0590、ST0147和PCNA三个亚基基因的克隆和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3-41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 第33-38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33-37页 |
·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37-38页 |
·结果 | 第38-40页 |
·基因克隆 | 第38-40页 |
·蛋白表达纯化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DNA解旋酶ST0147的性质研究 | 第41-65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2页 |
·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 第42-47页 |
·DNA底物制备 | 第42-44页 |
·DNA结合实验的检测原理及过程 | 第44页 |
·ATPase活性检测原理及过程 | 第44-45页 |
·解旋酶活性检测原理及过程 | 第45-46页 |
·退火活性和复制叉退回活性检测原理及过程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63页 |
·DNA结合试验和ATPase活性检测 | 第47-51页 |
·解旋酶活性依赖于ATP | 第51页 |
·ST0147的解链活性可以不同程度的被PCNA亚基激活 | 第51-54页 |
·ST0147对复制叉母链和新生链解链活性的比较 | 第54-57页 |
·ST0147解链极性检测 | 第57-59页 |
·退火活性检测 | 第59-61页 |
·复制叉退回活性检测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DNA解旋酶ST0590的性质研究 | 第65-75页 |
引言 | 第65页 |
·材料方法及实验原理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ST0590 ATPase活性检测 | 第65-66页 |
·ST0590的解旋酶活性依赖于ATP | 第66页 |
·ST0590的解链活性可以被Mg~(2+)激活 | 第66-67页 |
·ST0590的解链活性可以不同程度的被PCNA亚基激活 | 第67-69页 |
·ST0590对复制叉母链和新生链解链活性的比较 | 第69-70页 |
·ST0590在复制叉处对两条新生链的解链强度一致 | 第70-71页 |
·极性测定显示ST0590没有明显的解链极性 | 第71页 |
·退火活性检测 | 第71-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1页 |
附1:本文所使用的仪器及试剂 | 第91-92页 |
附2:本文所涉及的基因序列代码 | 第92-93页 |
附3:本文所涉及的蛋白序列代码 | 第93-94页 |
附4:本文所涉及的培养基 | 第94-95页 |
附5:用于PCR扩增的引物序列 | 第95-96页 |
附6:PCR扩增及双酶切的体系 | 第96-98页 |
附7:标记寡核苷酸体系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