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概述 | 第9-13页 |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 | 第9-11页 |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0页 |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清水水电站概述 | 第11-12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2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3-20页 |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分析 | 第13-14页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及特点分析 | 第14-15页 |
·清水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15-20页 |
·清水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功能要求 | 第15-16页 |
·清水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16-19页 |
·清水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选择 | 第19页 |
·清水水电站电站级与单元控制级功能的分配 | 第19-20页 |
3. LCU 的硬件和程序设计 | 第20-48页 |
·机组 LCU 的功能 | 第20-21页 |
·LCU 的结构模式 | 第21-23页 |
·一体化工控机直接联网 | 第21页 |
·控制面板和 PLC 直接联网 | 第21页 |
·触摸屏和 PLC 直接联网 | 第21-23页 |
·清水水电站对于机组及公用 LCU 的功能要求 | 第23-25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 | 第23-24页 |
·安全运行监视 | 第24页 |
·控制和调节 | 第24-25页 |
·事故停机处理 | 第25页 |
·数据通信 | 第25页 |
·在线诊断 | 第25页 |
·清水水电站机组及公用 LCU 的硬件设计 | 第25-30页 |
·主控制器 PLC 的选择 | 第26-29页 |
·触摸屏的选择 | 第29页 |
·测速装置的选择 | 第29页 |
·测温装置的选择 | 第29页 |
·同期装置的选择 | 第29页 |
·交流采样装置的冗余配置 | 第29-30页 |
·机组状态的判断 | 第30-31页 |
·机组顺控工艺流程的设计 | 第31-36页 |
·机组停机态到空转态 | 第31-32页 |
·机组空转态到空载态 | 第32页 |
·机组空载到发电态 | 第32-33页 |
·机组发电态到空载态 | 第33页 |
·机组空载态到空转态 | 第33-34页 |
·机组空转态到停机态 | 第34-35页 |
·机组停机态到发电态 | 第35页 |
·机组发电态到停机态 | 第35页 |
·机组事故停机功能 | 第35-36页 |
·LCU 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 | 第36-48页 |
·编程方法的选择 | 第36-38页 |
·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38-39页 |
·控制流程应用程序 | 第39-48页 |
4. 清水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特点及调试结果 | 第48-57页 |
·机组 LCU 的设计特点 | 第48-49页 |
·清水水电站 LCU 测试结果 | 第49-53页 |
·实时性 | 第49-50页 |
·可靠性 | 第50页 |
·可维修性 | 第50页 |
·可用性(率) | 第50-51页 |
·系统安全性 | 第51-52页 |
·可扩性 | 第52页 |
·可变性 | 第52-53页 |
·清水水电站运行典型画面 | 第53-57页 |
5 清水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 第57-67页 |
·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 第57-61页 |
·系统定义阶段 | 第57-58页 |
·系统设计阶段 | 第58-60页 |
·测试阶段 | 第60页 |
·运行维护阶段 | 第60-61页 |
·全面加强软件设计过程管理 | 第61页 |
·硬件可靠性 | 第61-62页 |
·监控系统结构 | 第61页 |
·硬件设备本身 | 第61-62页 |
·监控系统干扰的主要来源和抗干扰的措施 | 第62-67页 |
·干扰的主要来源 | 第62-63页 |
·提高硬件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 第63-65页 |
·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技术措施 | 第65-67页 |
6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