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咸潮概况 | 第13页 |
| ·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 ·预警和预报 | 第16-17页 |
| ·环境损害研究 | 第17页 |
| ·其他研究 | 第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概念解释 | 第18页 |
| ·影响因子选定 | 第18-19页 |
| ·资料整理与统计 | 第19页 |
| ·相关性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项目特色 | 第20-21页 |
| 2 区域概况 | 第21-29页 |
| ·珠江概况 | 第21-26页 |
| ·地理位置 | 第21-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 ·气候 | 第24页 |
| ·水文 | 第24-25页 |
| ·社会经济 | 第25-26页 |
| ·珠海概况 | 第26-29页 |
|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 ·地形地貌 | 第26页 |
| ·气候 | 第26-27页 |
| ·社会经济 | 第27-29页 |
| 3 咸潮影响因子基本特征 | 第29-45页 |
| ·咸潮概况与影响因子划分 | 第29-31页 |
| ·咸潮概况 | 第29页 |
| ·影响因子的选择和划分 | 第29-31页 |
| ·径流量基本特征 | 第31-37页 |
| ·西、北江概况 | 第31-33页 |
| ·枯水期基本特征 | 第33-35页 |
| ·枯水期分流比变化 | 第35-36页 |
| ·咸潮期间基本特征 | 第36-37页 |
| ·降水量基本特征 | 第37-39页 |
| ·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 ·枯水期基本特征 | 第38页 |
| ·咸潮期间基本特征 | 第38-39页 |
| ·平均气温基本特征 | 第39-41页 |
| ·流域平均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 第39-40页 |
| ·枯水期基本特征 | 第40-41页 |
| ·咸潮期间基本特征 | 第41页 |
| ·ONI 指数与 ENSO 事件 | 第41-43页 |
| ·ONI 指数的定义与划分 | 第41-42页 |
| ·ENSO 事件的分类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4 咸潮影响因子统计与分析 | 第45-69页 |
| ·标准化距平方法与各因子的级别划分 | 第45-46页 |
| ·标准化距平方法简介 | 第45页 |
| ·径流量的量值级别划分 | 第45页 |
| ·降水量的量值级别划分 | 第45-46页 |
| ·平均气温的量值级别划分 | 第46页 |
| ·各影响因子与咸潮的关系 | 第46-56页 |
| ·咸潮期间各影响因子的标准化距平特征 | 第46-52页 |
| ·ONI 指数与咸潮的关系 | 第52-53页 |
| ·径流与咸潮的关系 | 第53-54页 |
| ·降水与咸潮的关系 | 第54-55页 |
| ·平均气温与咸潮的关系 | 第55-56页 |
| ·ONI 指数与一、二级影响因子的关系 | 第56-64页 |
| ·标准化距平 | 第56-58页 |
| ·ONI 指数对径流的影响 | 第58-60页 |
| ·ONI 指数对降水的影响 | 第60-62页 |
| ·ONI 指数对平均气温的影响 | 第62-64页 |
| ·ENSO 事件与一、二级影响因子的关系 | 第64-68页 |
| ·标准化距平 | 第64-66页 |
| ·ENSO 事件对径流的影响 | 第66-67页 |
| ·ENSO 事件对降水的影响 | 第67页 |
| ·ENSO 事件对平均气温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5 相关性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 第69-78页 |
| ·ONI 指数与 ENSO 事件的关系及显著性检验 | 第69-70页 |
| ·ONI 指数与ENSO 事件的关系 | 第69页 |
| ·显著性检验 | 第69-70页 |
| ·西江径流与流域降水的关系及显著性检验 | 第70-74页 |
| ·径流与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1页 |
| ·西江径流对流域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 | 第71-73页 |
| ·显著性检验 | 第73-74页 |
| ·径流及降水与ONI 指数的相关关系 | 第74-75页 |
| ·径流及降水与ENSO 事件的关系和显著性检验 | 第75-77页 |
| ·西江径流及流域降水与ENSO 事件的关系 | 第75页 |
| ·显著性检验 | 第75-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咸潮与各级因子的关系 | 第78页 |
| ·各级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个人简历 | 第84-85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