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邮件过滤算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论文背景 | 第7页 |
·垃圾邮件现状 | 第7页 |
·垃圾邮件的危害 | 第7页 |
·本论文的提出 | 第7-8页 |
·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8页 |
·论文结构介绍及其章节编排 | 第8-9页 |
第二章 基础技术研究 | 第9-17页 |
·电子邮件系统 | 第9-10页 |
·电子邮件系统的传输流程 | 第9页 |
·电子邮件系统涉及到的代理 | 第9-10页 |
·电子邮件相关协议 | 第10-12页 |
·RFC822 | 第10页 |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 | 第10-11页 |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第11页 |
·POP3 | 第11-12页 |
·汉语自动分词技术 | 第12-14页 |
·自动分词词典机制 | 第12-13页 |
·自动分词技术 | 第13-14页 |
·汉语自动分类技术 | 第14-17页 |
·自动文本分类技术 | 第14-16页 |
·文本分类质量评定 | 第16页 |
·选择基于向量空间的分类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17-23页 |
·垃圾邮件特征分析及训练集和测试集获取 | 第17-20页 |
·垃圾邮件产生机理 | 第17页 |
·垃圾邮件类型 | 第17-18页 |
·垃圾邮件特征分析 | 第18-20页 |
·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 第20-23页 |
·黑、白名单 | 第20页 |
·逆向名字解析 | 第20页 |
·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20-21页 |
·限制邮件转发功能 | 第21页 |
·发邮件身份验证 | 第21页 |
·其他垃圾邮件过滤技术分类方法 | 第21页 |
·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的方法相结合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基于邮件内容特征的网段间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 第23-32页 |
·方法的主要思想 | 第23-24页 |
·相关算法描述 | 第24-32页 |
·去重算法 | 第24-26页 |
·分词算法 | 第26-27页 |
·贝叶斯分类算法 | 第27-28页 |
·贝叶斯学习算法 | 第28-29页 |
·贝叶斯风险决策 | 第29-30页 |
·K-L 算法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 | 第32-46页 |
·系统分析 | 第32-34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系统模块简述 | 第33-34页 |
·系统开发和应用环境 | 第34页 |
·系统设计 | 第34-39页 |
·功能结构的设计 | 第34-39页 |
·系统实现 | 第39-43页 |
·核心函数设计 | 第39-43页 |
·系统应用情况 | 第43页 |
·系统测试 | 第43-46页 |
·系统测试环境 | 第43-44页 |
·测试方法 | 第44页 |
·功能测试结果 | 第44页 |
·性能测试结果 | 第44-45页 |
·测试结果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6-48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46页 |
·后期工作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附录A 去重算法流程 | 第49-50页 |
附录B 贝叶斯学习算法流程 | 第50页 |
附录C 贝叶斯决策算法流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