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实验研究 | 第9-16页 |
1.实验材料 | 第9页 |
·实验动物 | 第9页 |
·实验药品 | 第9页 |
·实验器材 | 第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13页 |
·动物分组 | 第9-10页 |
·实验动物的造模和治疗处理 | 第10-11页 |
·动物造模 | 第10页 |
·治疗处理 | 第10-11页 |
·标本取材和制备 | 第11-12页 |
·标本取材 | 第11-12页 |
·石蜡切片制备及染色 | 第12页 |
·电镜组织切片制备及染色 | 第12页 |
·测试指标与方法 | 第12-13页 |
·白兔一般状况的观察 | 第12页 |
·白兔颈后肌肉硬度检测 | 第12-13页 |
·白兔颈后肌常规组织学观察 | 第13页 |
·白兔颈后肌透射电镜观察 | 第13页 |
·数据统计处理 | 第1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3-16页 |
·白兔一般状态的变化 | 第13-14页 |
·白兔颈后肌肉硬度变化 | 第14页 |
·光镜下观察白兔颈后骨骼肌常规组织学的变化 | 第14页 |
·电镜下观察白兔颈后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14-16页 |
讨论 | 第16-36页 |
1.祖国医学对风寒湿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16-17页 |
2.现代医学对风寒湿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17-20页 |
·颈部肌肉的应用解剖结构特点 | 第18页 |
·颈部肌肉的生理病理特点 | 第18-19页 |
·颈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19-20页 |
3 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制作 | 第20-22页 |
·建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颈椎病动物模型概况 | 第21页 |
·本实验颈椎病动物模型的选作 | 第21-22页 |
·模型是否成功的验证 | 第22页 |
·模型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第22页 |
4.颈康灵组方特点及组成中药的现代研究 | 第22-25页 |
·颈康灵组方特点 | 第22-24页 |
·颈康灵组成中药的现代研究 | 第24-25页 |
5.检查指标及结果的分析 | 第25-36页 |
·检查指标的选择 | 第25-26页 |
·风寒湿痹型颈椎病兔颈后肌微观结构的变化 | 第26-27页 |
·风寒湿痹型颈椎病颈肌损伤超微结构改变的机制 | 第27-29页 |
·风寒湿痹型颈椎病颈后肌缺血缺氧 | 第27-28页 |
·缺血缺氧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8页 |
·缺血缺氧致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的机制 | 第28-29页 |
·颈康灵影响风寒湿痹型颈椎病兔颈后肌超微结构的机制 | 第29-36页 |
·颈康灵修复线粒体损伤 | 第29-31页 |
·颈康灵增加肌糖元含量 | 第31-33页 |
·颈康灵修复肌节结构 | 第33页 |
·改善受累骨骼肌的微循环 | 第33-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件1 文献综述 | 第42-54页 |
附件2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4-56页 |
附图 | 第56-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