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23页 |
·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概述 | 第7-10页 |
·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 | 第7-8页 |
·拟南芥的培养 | 第8-9页 |
·拟南芥的应用背景 | 第9-10页 |
·转基因技术简介 | 第10-13页 |
·农杆菌介导的叶圆盘转化法 | 第10-12页 |
·报告基因的选择 | 第12-13页 |
·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3页 |
·砷的毒害 | 第13-21页 |
·砷的广泛污染 | 第13-15页 |
·砷的吸收 | 第15-17页 |
·植物中砷的代谢 | 第17-19页 |
·砷的外排 | 第19-20页 |
·砷的污染治理 | 第20-21页 |
·锌脂基因(ZNF-1)与砷酸还原酶基因(AtACR2) | 第21-23页 |
·砷酸还原酶基因(AtACR2) | 第21-22页 |
·锌脂基因(ZNF-1)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材料与材料的培养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3-24页 |
·拟南芥的培养 | 第24页 |
·拟南芥的转移 | 第24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6页 |
·大肠杆菌电转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 | 第24-25页 |
·农杆菌 C58 电转感受态制备 | 第25页 |
·农杆菌 C58 电转感受态的转化 | 第25-26页 |
·花浸泡法转化拟南芥 | 第26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培养 | 第26-27页 |
·拟南芥阳性苗的筛选 | 第26页 |
·GUS 基因表达分析 | 第26-27页 |
·植物总RNA 的提取 | 第27-28页 |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cDNA 的合成 | 第28页 |
·PCR 反应 | 第28-29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砷含量的测定 | 第29-31页 |
·材料准备 | 第29页 |
·试样消解 | 第29-30页 |
·标准系列制备 | 第30页 |
·测定 | 第30-31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砷胁迫下根长的测定 | 第3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1-52页 |
·砷酸还原酶(ATACR2)和锌脂基因(ZNF-1)结构简介 | 第31-33页 |
·砷酸还原酶(AtACR2)结构简介 | 第32-33页 |
·超表达锌脂基因(ZNF-1)拟南芥的获得和鉴定 | 第33-41页 |
·获取T0 代转基因植株 | 第33页 |
·T1 代的筛选 | 第33-34页 |
·T2 代的筛选 | 第34页 |
·超表达锌脂基因(ZNF-1)拟南芥的鉴定 | 第34-37页 |
·超表达ZNF-1 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的砷抗性分析 | 第37-41页 |
·砷酸盐胁迫下野生型拟南芥中AtACR2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41-45页 |
·野生型拟南芥以及突变体拟南芥与超表达株系中砷含量的分析 | 第45-52页 |
·野生型拟南芥以及突变体拟南芥之间砷含量的分析 | 第45-48页 |
·野生型拟南芥突变体拟南芥与其背景下转基因拟南芥间砷含量的分析 | 第48-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锌脂基因对砷在拟南芥中的代谢的影响 | 第52-53页 |
·锌脂基因对砷酸还原酶基因的影响 | 第53-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