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脂蛋白脂酶(LPL)cDNA序列克隆及其在动物脂肪酶超家庭中的进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前言 | 第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脂类代谢综述 | 第12-15页 |
|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 第12-13页 |
| ·脂类的代谢和转运 | 第13-14页 |
| ·鹅肥肝形成的机理和调控 | 第14-15页 |
| ·脂蛋白脂酶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 ·LPL基因的结构 | 第15-17页 |
| ·LPL基因的突变 | 第17-18页 |
| ·LPL基因表达的表达和调控 | 第18-19页 |
| ·LPL蛋白质的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 ·LPL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 第19页 |
| ·LPL蛋白质的结构 | 第19-20页 |
| ·LPL的合成和分泌 | 第20页 |
| ·LPL的生理功能 | 第20-21页 |
| ·脂肪酶超家族概况 | 第21-22页 |
|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 ·时间与场地 | 第23页 |
|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32页 |
| ·总RNA提取 | 第25-26页 |
| ·RNA质量和浓度检测 | 第26页 |
| ·反转录-PCR(RT-PCR) | 第26-29页 |
| ·测序 | 第29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9-32页 |
| 3 结果和分析 | 第32-47页 |
| ·提取的总RNA和RT-PCR反应结果 | 第32-33页 |
| ·提取的总 RNA | 第32页 |
| ·RT-PCR反应结果 | 第32-33页 |
| ·克隆测序得到的序列及同源性分析 | 第33-35页 |
| ·测序结果 | 第33-34页 |
| ·物种间序列的同源性比对 | 第34-35页 |
| ·LPL氨基酸序列变异分析 | 第35-40页 |
| ·LPL蛋白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 第35-36页 |
| ·LPL蛋白氨基酸变异分析 | 第36-40页 |
| ·LPL蛋白结构域 | 第40-42页 |
| ·LPL催化位点 | 第40页 |
| ·二硫键位置 | 第40页 |
| ·肝素结合区 | 第40页 |
| ·N-链接糖基化位点 | 第40-41页 |
| ·脂质结合位点 | 第41页 |
| ·介导脂蛋白与LDL受体结合位点 | 第41页 |
| ·PLAT结构域 | 第41-42页 |
| ·介导二聚体形成位点 | 第42页 |
| ·四川白鹅LPL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 | 第42-43页 |
| ·LPL蛋白质的参数 | 第42页 |
| ·LPL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和分析 | 第42-43页 |
| ·脂肪酶超家族进化分析 | 第43-47页 |
| ·脂肪酶超家族成员间的遗传距离 | 第43-44页 |
| ·系统发育关系(NJ法) | 第44-47页 |
| 4. 讨论 | 第47-55页 |
| ·LPL的变异特点 | 第47-48页 |
| ·序列的变异分析 | 第47页 |
| ·第10外显子是否翻译 | 第47-48页 |
| ·LPL的结构与功能预测 | 第48-50页 |
| ·催化中心三联体的保守性分析 | 第48页 |
| ·脂质结合位点分析 | 第48-49页 |
| ·LPL高级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49页 |
| ·LPL的催化机理预测 | 第49-50页 |
| ·脂肪酶超家族的进化关系 | 第50-52页 |
| ·分子进化的优点 | 第50页 |
| ·脂肪酶超家族的遗传距离和分歧时间 | 第50-51页 |
| ·脂肪酶超家族的进化关系 | 第51-52页 |
| ·影响RT-PCR反应的因素 | 第52-55页 |
| ·引物对PCR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反应条件对RT-PCR反应的影响 | 第53页 |
| ·反应体系对RT-PCR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 5.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