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责任制度研究

前言第1-9页
第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概述第9-18页
 第一节 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质疑第9-13页
  一、二者所追求的诉讼目的不同第9-10页
  二、重刑轻民第10页
  三、违反审判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原则第10页
  四、证明标准不同第10-11页
  五、附带民事诉讼并不都能实现节省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第11-12页
  六、立法冲突第12-13页
 第二节 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肯定第13-15页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第13-14页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第14页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提高诉讼的效率第14-15页
 第三节 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建议第15-18页
  一、完善式第15页
  二、选择式第15-16页
  三、有限保留式第16页
  四、彻底分离式第16-18页
第二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责任的性质和特点第18-27页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第18-19页
  一、刑事诉讼说第18页
  二、民事诉讼说第18页
  三、特殊民事诉讼说第18-19页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的性质第19-20页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和普通民事责任的区别第20-24页
  一、主体不同第20-21页
  二、接受起诉的机关不同第21页
  三、是否具有独立性第21-22页
  四、适用法律不同第22-23页
  五、责任承担方式不同第23页
  六、保障制度不同第23-24页
  七、执行程序不同第24页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的特色第24-27页
  一、附带民事责任的承担情况对刑事部分量刑有影响第24-25页
  二、是对刑事被害人的二次保护第25页
  三、责任方式以赔偿损失为主第25-27页
第三章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责任制度的现状及原因第27-33页
 第一节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制度的概况第27页
 第二节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一、禁止精神损害赔偿第27页
  二、对赔偿原则缺乏明确的规定第27-28页
  三、对责任方式规定不明第28页
  四、对共同犯罪案件处理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第28-29页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诉求和赔偿范围与民事诉讼不一致,造成对被害人权益保护不统一第29页
  六、对被告人财产执行困难第29-30页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制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第30-33页
  一、司法理念落后第30-31页
  二、立法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第31-32页
  三、法官难以适应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第32-33页
第四章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制度之重构第33-47页
 第一节 重构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制度应把握的基本原则第33-35页
  一、刑民并重原则第33-34页
  二、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原则第34页
  三、实事求是第34-35页
  四、着重调解第35页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种类之重构第35-38页
  一、将普通民事责任中的侵权责任方式引入刑事附带民事责任第36页
  二、责任重构的意义第36-38页
 第三节 各种责任方式的具体适用条件第38-43页
  一、停止侵害第38页
  二、消除危险、排除妨害第38-39页
  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第39-41页
  四、赔礼道歉第41-42页
  五、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第42-43页
  六、赔偿损失,包括赔偿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第43页
 第四节 建立科学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第43-47页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的必要性第43-45页
  二、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主要参考书目第48-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链孢菌激活蛋白激发水稻的应答基因与抗病性分析
下一篇:VEGF-C、FLT-4和nm23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