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研究

前言第1-11页
第—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概述第11-16页
 一、“农民工”涵义及其特点第11-13页
  (一) 农民工的含义第11-12页
  (二) 农民工的特点第12-13页
 二、家庭伦理的内涵及功能第13-16页
  (一) 家庭伦理的内涵第13-14页
  (二) 家庭伦理的功能第14-16页
 三、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特点第16页
  (一) 家庭成员伦理关系的离散化第16页
  (二) 农民工家庭成员伦理情感的脆裂性第16页
  (三) 农民工家庭成员伦理问题的广泛性第16页
第二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第16-18页
 一、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微观效应第16-17页
  (一) 农民工夫妻伦理问题引发家庭不稳定第16-17页
  (二) 亲子伦理问题导致家庭生活不和谐第17页
 二、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宏观效应第17-18页
  (一)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第17-18页
  (二)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影响代际和谐第18页
第三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现状第18-23页
 一、农民工夫妻长期分居带来的伦理问题第18-19页
 二、农民工在抚育子女方面产生的伦理问题第19-23页
  (一) 农民工外出打工造成子女教育方面缺失第19-21页
  (二) 农民工与子女情感的缺失第21-22页
  (三) 因亲情的缺乏造成农民工子女性格的缺陷第22-23页
 三、农民工对留守老人尽孝的伦理问题第23页
第四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成因分析第23-33页
 一、中国城乡二元体系的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障碍第23-25页
 二、农村经济比较利益低下的驱动第25-26页
 三、农民工家庭结构及功能的成因第26-33页
  (一) 当代普通农村家庭结构和现阶段的农村家庭结构变化情况第26-27页
  (二) 农民工家庭结构现状第27-28页
  (三) 农民工家庭结构的特征—非完整性第28-29页
  (四) 农民工家庭功能的不健全第29-33页
第五部分 解决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路径建议第33-43页
 一、对几种解决路径的探讨第33-35页
  (一) 取消户籍制度能否使农民成为城市常住居民第33-34页
  (二) 发展农村经济能否使农民收入高于外出打工的可能性第34页
  (三) 农民工家庭举家迁入城市的可能性思考第34-35页
 二、对解决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建议第35-43页
  (一)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附着在其下的相关制度协同进行第35-37页
  (二) 建立和培育一元化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工经济收入第37-41页
  (三) 国家、社会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第41-43页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策略研究--美、德、日三国音乐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下一篇:中国品牌文化中的平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