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概述 | 第11-16页 |
一、“农民工”涵义及其特点 | 第11-13页 |
(一) 农民工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 农民工的特点 | 第12-13页 |
二、家庭伦理的内涵及功能 | 第13-16页 |
(一) 家庭伦理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 家庭伦理的功能 | 第14-16页 |
三、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特点 | 第16页 |
(一) 家庭成员伦理关系的离散化 | 第16页 |
(二) 农民工家庭成员伦理情感的脆裂性 | 第16页 |
(三) 农民工家庭成员伦理问题的广泛性 | 第16页 |
第二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一、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微观效应 | 第16-17页 |
(一) 农民工夫妻伦理问题引发家庭不稳定 | 第16-17页 |
(二) 亲子伦理问题导致家庭生活不和谐 | 第17页 |
二、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宏观效应 | 第17-18页 |
(一)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 第17-18页 |
(二)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影响代际和谐 | 第18页 |
第三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现状 | 第18-23页 |
一、农民工夫妻长期分居带来的伦理问题 | 第18-19页 |
二、农民工在抚育子女方面产生的伦理问题 | 第19-23页 |
(一) 农民工外出打工造成子女教育方面缺失 | 第19-21页 |
(二) 农民工与子女情感的缺失 | 第21-22页 |
(三) 因亲情的缺乏造成农民工子女性格的缺陷 | 第22-23页 |
三、农民工对留守老人尽孝的伦理问题 | 第23页 |
第四部分 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成因分析 | 第23-33页 |
一、中国城乡二元体系的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障碍 | 第23-25页 |
二、农村经济比较利益低下的驱动 | 第25-26页 |
三、农民工家庭结构及功能的成因 | 第26-33页 |
(一) 当代普通农村家庭结构和现阶段的农村家庭结构变化情况 | 第26-27页 |
(二) 农民工家庭结构现状 | 第27-28页 |
(三) 农民工家庭结构的特征—非完整性 | 第28-29页 |
(四) 农民工家庭功能的不健全 | 第29-33页 |
第五部分 解决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路径建议 | 第33-43页 |
一、对几种解决路径的探讨 | 第33-35页 |
(一) 取消户籍制度能否使农民成为城市常住居民 | 第33-34页 |
(二) 发展农村经济能否使农民收入高于外出打工的可能性 | 第34页 |
(三) 农民工家庭举家迁入城市的可能性思考 | 第34-35页 |
二、对解决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的建议 | 第35-43页 |
(一)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附着在其下的相关制度协同进行 | 第35-37页 |
(二) 建立和培育一元化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工经济收入 | 第37-41页 |
(三) 国家、社会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