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视野下的《诗经》阐释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前言“研究之研究”进程中的古史辨《诗经》学 | 第6-9页 |
| 第一章 古史辨及其《诗经》阐释的理路 | 第9-16页 |
| 一、古史辨派命名与界定 | 第9-10页 |
| 二、“三方会谈”的古史辨视野 | 第10-13页 |
| 三、从复原上古真史到《诗经》阐释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诗》经典化与古史辨的去经典化 | 第16-27页 |
| 一、阐释学视野下的《诗》经典化 | 第16-19页 |
| 二、古史辨《诗经》阐释的去经典化 | 第19-21页 |
| 三、对阐释“成见”的双向处理 | 第21-27页 |
| 1、从解除“成见”到解构《诗经》学 | 第22-24页 |
| 2、与《诗经》学的应答与有限融合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古史辨以歌谣释《诗经》的民间向度 | 第27-38页 |
| 一、以歌谣释《诗经》的歌谣情结 | 第27-29页 |
| 二、歌谣视野与《诗经》隐含特质的视界融合 | 第29-33页 |
| 三、诗学指向——“真诗乃在民间”的潜在命题 | 第33-38页 |
| 第四章 古史辨的阐释会通与阐释还原 | 第38-49页 |
| 一、历史与文学的会通和缺失 | 第38-40页 |
| 二、《诗经》之“本来面目”的阐释还原 | 第40-45页 |
| 1、回归本文,涵咏文学 | 第40-42页 |
| 2、融入情感,活参真美 | 第42-43页 |
| 3、白话还原,考辨为二 | 第43-45页 |
| 三、重构文学经典的未完成性 | 第45-49页 |
| 1、诗意审美的漏解 | 第47页 |
| 2、自由对话的无解 | 第47-48页 |
| 3、过度诠释的误解 | 第48-49页 |
| 注释 | 第49-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