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经济增长
|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 ·本文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 ·经济增长 | 第9-10页 |
| ·公共物品 | 第10-11页 |
| ·有关研究文献评述 | 第11-15页 |
| ·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关于公共物品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2-15页 |
| ·本文的内容结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 ·本文的内容结构 | 第15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16-17页 |
| 第2章 公共物品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 | 第17-33页 |
| ·新兴古典经济学经济增长模型简介 | 第17-21页 |
| ·新兴古典模型的简评及本文主要观点 | 第21-24页 |
| ·公共物品对降低交易成本的贡献 | 第24-29页 |
| ·两种不同的交易成本 | 第24-25页 |
| ·公共物品与外生交易成本 | 第25-26页 |
| ·公共物品与内生交易成本 | 第26-29页 |
| ·公共物品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第29-33页 |
| ·学习成本的降低 | 第29-31页 |
| ·人口素质的提高 | 第31-33页 |
| 第3章 经济增长目标下的公共物品提供问题 | 第33-47页 |
| ·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和收益 | 第33-34页 |
| ·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 | 第33页 |
| ·提供公共物品的收益 | 第33-34页 |
| ·特定公共物品是否应该提供 | 第34-37页 |
| ·提供多少、谁来提供的问题 | 第37-41页 |
| ·提供多少的问题 | 第37页 |
| ·提供主体的选择 | 第37-41页 |
| ·小结和拓展 | 第41-47页 |
| ·公共物品的自身演进与相互间的促进作用 | 第41-42页 |
| ·公共物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极限值问题 | 第42-43页 |
|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内生的分工演进 | 第43-44页 |
| ·经济增长与公共物品的相互影响 | 第44-47页 |
| 第4章 关于公共物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47-60页 |
| ·城市经济增长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 第47-49页 |
| ·农村经济增长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 第49-51页 |
| ·交通、通讯事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51-53页 |
| ·科学、教育事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53-54页 |
| ·公共物品的全国截面数据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 第54-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附录Ⅰ 4.1中所用城市公共物品数据 | 第64-66页 |
| 附录Ⅱ 4.2中所用农业数据 | 第66-67页 |
| 附录Ⅲ 4.3中各种运输、通讯事业数据 | 第67-69页 |
| 附录Ⅳ 4.4中科教支出和GDP 数据 | 第69-71页 |
| 附录Ⅴ 4.5中因子分析数据列表 | 第71-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