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中国道路及其实践模式--对河南新乡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城乡统筹: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难题第13-31页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3-19页
  (一) 城乡统筹发展的由来与现实第13-14页
  (二)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三) 城乡统筹的含义阐释与研究价值第15-19页
 二、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9-23页
  (一) 国外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第19-20页
  (二) 国内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第20-22页
  (三) 已有研究述评第22-23页
 三、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第23-31页
  (一) 研究方法第23-24页
  (二) 分析框架第24-28页
  (三) 本文的研究特点与预期目标第28-31页
第二章 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新乡的实践样本第31-42页
 一、1949年-1978年:“以农哺工”的曲折历程第31-34页
  (一) 国家发展的大背景第32-33页
  (二) 建国后新乡市工农业的基本情况第33-34页
 二、1978年-2005年:改革开放后的城乡关系第34-36页
  (一) 20世纪最后20年:徘徊中的城乡关系第34-35页
  (二) 21世纪初城乡关系的转变第35-36页
  (三) 新世纪以来关于城乡关系发展的思考第36页
 三、2006年-2011年: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第36-42页
  (一) 规划先行,“三化”协调发展第37-38页
  (二) 以城带乡,促进中心城市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发展第38页
  (三) 政府引导与民众自愿相结合,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第38-39页
  (四) 以产业为基础,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第39-40页
  (五) 改革创新,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第40-42页
第三章 城乡统筹的重点与难点: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第42-61页
 一、新乡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原则第42-44页
  (一) 以人为本,保障农民权益第42页
  (二) 政府主导,协调城乡发展第42-43页
  (三) 农民参与,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第43页
  (四) 促进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第43页
  (五) 健全配套发展机制第43-44页
  (六) 深化县域发展第44页
  (七) 多方协调,形成建设合力第44页
  (八)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4页
 二、新乡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宏观战略与阶段目标第44-47页
  (一) 宏观战略第44-46页
  (二) 阶段目标第46-47页
 三、新乡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与核心内容第47-51页
  (一) 协调规划,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第48页
  (二) 合理布局,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第48-49页
  (三) 加强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一体化第49页
  (四) 健全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49-50页
  (五) 统一管理,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第50页
  (六) 体制创新,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第50-51页
 四、新乡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路径与载体第51-61页
  (一)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第51-56页
  (二) 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新型社区建设第56-61页
第四章 城乡统筹进程中的推动机制:治理范式转换中的政府角色与作用第61-84页
 一、解读政府的治理功能、角色第61-62页
 二、新乡市城乡统筹进程中政府职能分析第62-78页
  (一) 在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第63-66页
  (二) 政府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创新第66-72页
  (三) 政府主导资金分配的职能第72-74页
  (四) 政府主导动员农民参与的职能第74-78页
 三、政府主导城乡统筹的效能评价第78-81页
  (一) 政府主导的基本评价第79页
  (二) 政府主导的资源评价第79-80页
  (三) 新乡市政府主导的组织方式评价第80页
  (四) 新乡市政府主导的“包容性”评价第80-81页
 四、政府主导的角色与限度第81-84页
第五章 城乡统筹中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制第84-94页
 一、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的“排头兵”第84-87页
  (一)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第84-85页
  (二) 城镇化的规划布局与发展路径第85-86页
  (三) 完善城镇化的配套建设第86-87页
 二、新型工业化:城乡统筹的“发动机”第87-89页
  (一)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与发展方式第87-88页
  (二) 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布局体系第88页
  (三) 完善新型工业化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第88-89页
 三、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的基础与“后盾”第89-91页
  (一) 整合土地资源,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89-90页
  (二)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第90页
  (三)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第90-91页
 四、“三化”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破题的“金钥匙”第91-94页
  (一) 以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第91-92页
  (二) 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经济支撑第92-93页
  (三) 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要条件第93页
  (四) 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引导“三化”同步发展第93-94页
第六章 城乡统筹中的产业支撑机制第94-107页
 一、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的作用机理和重要意义第94-96页
  (一) 以产业推动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第94-95页
  (二) 产业支撑对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意义第95页
  (三) 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的作用机理第95-96页
 二、强化产业支撑的主要做法第96-101页
  (一) 推动产业聚集区建设第96-97页
  (二) 大力推动引导主导产业发展第97-98页
  (三) 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第98页
  (四) 减轻企业行政事业性费用负担第98-99页
  (五) 建设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功能第99-100页
  (六) 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和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第100-101页
 三、新乡市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的效用分析第101-104页
  (一) 产业培育和农民就业取得明显成效第102-103页
  (二) 实现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103-104页
 四、新乡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的努力方向第104-107页
  (一) 促进工业化的集约型发展第105页
  (二) 推进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第105页
  (三) 推动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第105-107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城乡统筹的经验总结与发展方向第107-131页
 一、新乡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点与特色第107-109页
  (一) “人口转移型”与“结构转换型”有机结合的新乡道路第107页
  (二) 新乡市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107-108页
  (三) 新乡市走的是以人为本的道路第108-109页
  (四) 新乡市走的是科学发展的道路第109页
 二、新乡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效益分析与现实困境第109-122页
  (一) 新乡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效益分析与现实困境第109-118页
  (二) 新乡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第118页
  (三) 新乡市城乡统筹的现实困境分析第118-122页
 三、城乡统筹的新乡经验与中国道路第122-128页
  (一) 城乡统筹的新乡经验第122-126页
  (二) 城乡统筹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第126-128页
 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问题第128-131页
  (一) 探索在现有财政体制下最大限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途径第128页
  (二) 推动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不断深化土地流转第128-129页
  (三) 探索在产权明晰、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第129页
  (四) 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自治第129-130页
  (五)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寻找更加适合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6页
后记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灵帝鸿都门学研究
下一篇: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