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PM和NO_x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前言 | 第8页 |
·国内外对柴油机排放的要求 | 第8-11页 |
·国外对柴油机排放的要求 | 第9-11页 |
·国内对柴油机排放的要求 | 第11页 |
·国内外柴油机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课题来源、意义以及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PM和NO_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 | 第15-34页 |
·微粒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 | 第15-17页 |
·PM的基本组成 | 第15-16页 |
·PM的形成 | 第16-17页 |
·改善微粒排放的措施 | 第17-24页 |
·燃料品质改进及代用燃料 | 第18页 |
·机内净化 | 第18-20页 |
·排气后处理 | 第20-24页 |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 | 第24-27页 |
·NO的生成机理 | 第24-26页 |
·NO_2的生成机理 | 第26-27页 |
·改善氮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 第27-32页 |
·燃油的改质 | 第27页 |
·机内净化 | 第27-28页 |
·排气后处理 | 第28-32页 |
·本章小节 | 第32-34页 |
第3章 柴油机PM和NO_X的综合控制技术 | 第34-41页 |
·技术路线分析 | 第34-35页 |
·相关技术举例 | 第35-39页 |
·机内和机外同时降低PM和NO_X | 第35-37页 |
·机内降低PM,机外同时降低PM和NO_X | 第37页 |
·机外同时降低PM和NO_X | 第37-39页 |
·本文采用的方法 | 第39-40页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第4章 催化剂的准备 | 第41-55页 |
·催化剂相关问题 | 第41-43页 |
·汽车尾气催化剂构成 | 第41-42页 |
·常见化学成分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用于同时降低氮氧化物和微粒的催化剂 | 第43-46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43-44页 |
·简单氧化物型催化剂 | 第44-45页 |
·复合氧化物型催化剂 | 第45-46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46-54页 |
·制备及使用材料 | 第46-47页 |
·制备装置 | 第47页 |
·制备过程 | 第47-49页 |
·催化剂物理结构分析 | 第49-54页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第5章 催化剂性能实验 | 第55-66页 |
·催化剂微型评价装置的建立 | 第55-56页 |
·实验方案一 | 第56-61页 |
·实验前准备 | 第56-57页 |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57-61页 |
·实验方案二 | 第61-65页 |
·实验前准备 | 第61-62页 |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62-65页 |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第6章 发动机台架实验 | 第66-73页 |
·发动机和实验系统 | 第66-67页 |
·实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 | 第67-68页 |
·实验方案及步骤 | 第68-69页 |
·实验方案 | 第68页 |
·实验步骤 | 第68-69页 |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69-72页 |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