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 第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结构与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跨国公司R&D国际化概述 | 第13-24页 |
| ·跨国公司与技术创新 | 第13-15页 |
| ·跨国公司与技术创新 | 第13-14页 |
| ·跨国公司R&D的国际化 | 第14-15页 |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现状 | 第15-21页 |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主要表现 | 第15-19页 |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行业特征 | 第19-21页 |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国别特征 | 第21页 |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 第21-24页 |
| ·R&D由高度集中转向分散 | 第21-22页 |
| ·跨国并购和R&D战略联盟兴起 | 第22-23页 |
| ·虚拟R&D网络逐渐兴起 | 第23-24页 |
| 第3章 跨国公司R&D国际化行为的理论及动机解释 | 第24-32页 |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 | 第24-26页 |
|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论 | 第24页 |
|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第24页 |
| ·战略性R&D投资理论 | 第24-25页 |
| ·HBE-HBA理论 | 第25页 |
| ·企业知识理论 | 第25-26页 |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动机分析 | 第26-28页 |
| ·美国R&D国际化的驱动力研究 | 第26-27页 |
| ·一些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动机的分析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页 |
|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进一步理论阐释 | 第28-32页 |
| ·技术创新推动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增强 | 第28-29页 |
| ·价值链的管理 | 第29页 |
| ·对资源的战略追寻 | 第29-30页 |
| ·海外R&D促进了跨国公司的能力 | 第30-32页 |
| 第4章 跨国公司R&D国际化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32-37页 |
| ·增强了东道国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 第32-33页 |
| ·有利于开发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和R&D资金 | 第33页 |
| ·在东道国产生技术创新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 | 第33-34页 |
| ·整体上促进了东道国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提升 | 第34页 |
|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东道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 第34页 |
| ·案例分析:微软在华R&D投资对我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微软在华R&D概况 | 第34-35页 |
| ·微软对我国软件业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第5章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现状分析 | 第37-47页 |
|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 第37-42页 |
| ·R&D机构规模 | 第38页 |
| ·R&D活动类型 | 第38-39页 |
| ·R&D机构来源 | 第39页 |
| ·行业分布 | 第39-41页 |
| ·区位分布 | 第41页 |
| ·动机分析 | 第41-42页 |
|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效应分析 | 第42-45页 |
|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正效应 | 第42-44页 |
|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负效应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页 |
|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遇到的问题 | 第45-47页 |
| 第6章 吸引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战略构思 | 第47-55页 |
| ·中国引进跨国公司R&D投资的战略意义 | 第47-48页 |
| ·中国传统引资模式的反思 | 第48-51页 |
| ·中国的三代引资政策 | 第48-49页 |
| ·中国传统的吸引R&D投资政策:以市场换技术 | 第49-50页 |
|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才是正确的政策引导方向 | 第50-51页 |
| ·吸引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战略构想 | 第51-55页 |
| ·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 | 第51-52页 |
| ·加强R&D人力资源的开发 | 第52页 |
| ·改革国家创新系统 | 第52-53页 |
| ·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 | 第53页 |
| ·形成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 | 第53页 |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3-54页 |
| ·完善研发服务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