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4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框架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1 概念框架 | 第16-18页 |
·国际社会对合作社的界定 | 第16-17页 |
·我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界定 | 第17-18页 |
2 组织类型 | 第18-19页 |
·分类依据 | 第18页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 | 第18-19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农业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页 |
·农户集体行动理论 | 第19-20页 |
·农业股份合作理论 | 第20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0页 |
·农业产业组织理论 | 第20-2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页 |
·博弈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制度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1 发展的总体情况 | 第23-24页 |
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演进历程 | 第24-31页 |
·中国华洋义赈会 | 第24-26页 |
·梁漱溟、晏阳初乡村运动中的合作社 | 第26-27页 |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互助合作组织 | 第27-28页 |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生产初级社和高级合作社 | 第28-29页 |
·人民公社 | 第29-30页 |
·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 第30-31页 |
3 组织演进的制度分析 | 第31页 |
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缺陷及成因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供求分析 | 第35-48页 |
1 现有制度框架下的潜在利润 | 第35-37页 |
·农产品的买方垄断市场结构下的潜在利润 | 第35-36页 |
·农用生产资料的卖方垄断市场结构下的潜在利润 | 第36-37页 |
·农业生产纵向一体化的潜在利润 | 第37页 |
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 | 第37-41页 |
·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 | 第37-38页 |
·节约交易费用的需要 | 第38-39页 |
·提高农户谈判实力的需要 | 第39-40页 |
·降低道德风险的需要 | 第40-41页 |
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 | 第41-44页 |
·缺乏法律法规,导致法律地位模糊 | 第42页 |
·缺乏规章条例,导致发展无序 | 第42-43页 |
·缺乏内部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混乱 | 第43-44页 |
·促进合作的农村非正式规则缺失 | 第44页 |
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的行为和绩效分析 | 第44-48页 |
·农户的合作行为分析 | 第44-46页 |
·绩效分析:以岳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例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议 | 第48-54页 |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原则 | 第48-49页 |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原则 | 第48页 |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 | 第48页 |
·“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组织原则 | 第48页 |
·尊重农民创造性,鼓励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 | 第48-49页 |
2 发展措施 | 第49-54页 |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9-50页 |
·从财政、税务、信贷、工商、监管、行业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出发,全方位地构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 第50-51页 |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自身管理,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 第51-53页 |
·深化农村市场化改革,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