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一般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辨识与鲁棒控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概述第13页
   ·电液伺服系统及其特点第13-14页
   ·电液伺服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现状与发展第14-26页
     ·经典控制第14-15页
     ·自适应控制第15页
     ·神经网络控制第15-16页
     ·自适应模糊逻辑控制第16-20页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第20-22页
     ·增益自适应变结构和H_∞控制第22-25页
     ·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力的分部补偿第25页
     ·反馈线性化和BACKSTEPPING方法第25-26页
   ·本文的工作和研究内容安排第26-28页
     ·选题的意义第26页
     ·研究的内容安排第26-28页
第二章 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及其对动态系统的辩识第28-42页
   ·引言第28-29页
   ·传统模糊神经网络第29-32页
     ·TFNN的拓扑结构及其数学描述第29-30页
     ·TFNN的BP学习算法第30-32页
   ·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DRFNN)第32-37页
     ·DRFNN的拓扑结构及其数学描述第32-33页
     ·DRFNN的动态BP学习算法第33-35页
     ·DRFNN的稳定性分析第35-37页
   ·DRFNN在动态系统辨识中的应用第37-41页
     ·初始参数的确定方法第37页
     ·仿真分析第37-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基于DRFNN辨识的增益自适应变结构控制第42-78页
   ·引言第42-43页
   ·电液伺服系统的动力学建模第43-47页
     ·实验系统组成第43-44页
     ·电液伺服阀的流量方程第44页
     ·阀控缸动力机构的流量连续方程第44-45页
     ·阀控缸动力机构的运动方程第45页
     ·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第45-46页
     ·电液伺服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第46-47页
   ·基于DRFNN辨识的GASMC第47-62页
     ·GASMC的设计第48-52页
     ·GASMC的稳定性分析第52-53页
     ·GASMC参数的标量约束和向量投影混合算法第53-55页
     ·GASMC的设计步骤第55-56页
     ·GASMC的实验结果分析第56-62页
   ·间接自适应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第62-68页
     ·间接自适应DRFNNC的设计第62-63页
     ·间接自适应DRFNNC的稳定性分析第63-65页
     ·间接自适应DRFNNC参数的标量约束和向量投影混合算法第65页
     ·间接自适应DRFNNC的设计步骤第65页
     ·间接自适应DRFNNC实验结果分析第65-68页
   ·直接自适应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第68-77页
     ·直接自适应DRFNNC的设计第68-70页
     ·直接自适应DRFNNC的稳定性分析第70-72页
     ·直接自适应DRFNNC参数的标量约束和向量投影混合算法第72-73页
     ·直接自适应DRFNNC的设计步骤第73页
     ·直接自适应DRFNNC实验结果分析第73-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DRFNN辨识的系统L_2增益设计第78-97页
   ·引言第78-79页
   ·系统L_2增益设计的基本问题第79-81页
   ·基于间接DRFNNC的系统L_2增益设计第81-89页
     ·控制器的设计第81页
     ·稳定性分析第81-85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85-89页
   ·基于直接DRFNNC的系统L_2增益设计第89-96页
     ·控制器的设计第89页
     ·稳定性分析第89-92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92-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力的分部补偿算法第97-106页
   ·引言第97页
   ·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力的数学描述第97-99页
     ·电液伺服系统中的摩擦力第97-98页
     ·摩擦力模型第98-99页
   ·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力的分部补偿算法第99-102页
     ·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力分部补偿算法第99-100页
     ·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力分部补偿算法的稳定性分析第100-101页
     ·可调参数漂移的抑制第101-102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102-105页
   ·本章小节第105-106页
第六章 巨型模锻液压机平衡校正系统的鲁棒控制第106-114页
   ·引言第106-107页
   ·巨型模锻液压机平衡校正系统工作原理第107-109页
   ·巨型模锻液压机平衡校正系统的数学描述第109-111页
   ·仿真分析第111-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从事的科研情况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烯丙基二硫诱导HL-60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克隆
下一篇:风扇磨煤机打击轮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