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1章 导论第15-3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9页
   ·文献综述第19-31页
     ·国外的研究动态第19-27页
     ·国内的研究动态第27-30页
     ·研究评述第30-31页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31-34页
     ·研究思路第31-32页
     ·研究目标第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研究方法第33页
     ·数据来源第33-34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34-35页
     ·论文的创新第34页
     ·论文的不足第34-35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第35-48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35-3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内涵的界定第35-37页
     ·农地非农化内涵的界定第37-39页
   ·理论基础第39-45页
     ·人地关系理论第39-40页
     ·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理论第40-44页
     ·协调论第44-4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第45-46页
   ·分析框架第46-48页
第3章 典型国家或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第48-62页
   ·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第48-51页
     ·美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第48-49页
     ·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农地非农化第49-51页
   ·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第51-56页
     ·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第51-52页
     ·日本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农地非农化第52-56页
   ·台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第56-59页
     ·台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第56-57页
     ·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农地非农化第57-59页
   ·经验借鉴第59-62页
第4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现状第62-70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历程第62-64页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第62-63页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第63-64页
   ·改革开放至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考察第64-67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地非农化历程第67-70页
     ·1986年以前的农地非农化第67-68页
     ·1986年以后的农地非农化第68-70页
第5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协调性分析第70-83页
   ·协调性的判断:理论探讨第70-71页
   ·协调性的评价:协调度测算第71-74页
     ·协调度的测算方法第71-73页
     ·协调度的测算结果第73-74页
   ·协调性评价的综合分析第74-83页
     ·两者间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分析第74-75页
     ·两者间协调度的阶段性分析第75-83页
第6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3-110页
   ·经济发展第83-90页
     ·经济增长第83-87页
     ·产业结构第87-89页
     ·投资水平第89-90页
   ·社会环境第90-96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第90-92页
     ·人力资本第92-94页
     ·社会保障第94-96页
   ·制度政策第96-103页
     ·土地政策第96-97页
     ·户籍制度第97-99页
     ·市场化进程第99-102页
     ·就业制度第102-103页
   ·要素禀赋第103-110页
     ·人口因素第103-106页
     ·土地资源第106-110页
第7章 协调度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第110-116页
   ·理论假说的提炼第110-111页
   ·模型的构建与数据来源第111-114页
     ·模型的构建第111-112页
     ·数据来源与计算第112-114页
   ·估计结果第114-116页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16-125页
   ·主要结论第116-118页
   ·政策建议第118-125页
     ·适量释放农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经济发展第118-119页
     ·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第119-120页
     ·合理选择产业结构,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第120-121页
     ·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力第121-122页
     ·完善各项制度,促进两者间的协调第122-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工作和公开发表文章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仪器技术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测试中应用
下一篇:史尚宽法律思想与当代法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