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驾束制导中空间偏振编码技术及其调制器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概述 | 第7-1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页 |
| ·激光制导的分类 | 第7页 |
| ·激光制导技术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 | 第7-8页 |
| ·激光驾束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1页 |
| 2 激光驾束制导系统 | 第11-18页 |
| ·激光驾束制导的原理及系统组成 | 第11-13页 |
| ·激光驾束制导的特点 | 第13-14页 |
| ·激光驾束制导的编码方式 | 第14-15页 |
| ·二维同步空间偏振编码技术概述 | 第15-18页 |
| 3 空间偏振编码原理 | 第18-49页 |
| ·空间二维同步偏振调制编码原理 | 第18-28页 |
| ·双泡克耳斯光楔的设计 | 第18-19页 |
| ·双泡克耳斯光楔的光程差公式 | 第19-20页 |
| ·琼斯矩阵分析 | 第20-24页 |
| ·空间偏振编码实验 | 第24-28页 |
| ·入射光偏振方向对偏振编码的影响 | 第28-39页 |
| ·入射光偏振方向对偏振编码的影响理论分析 | 第28-35页 |
| ·起偏方向对调制编码的影响实验 | 第35-39页 |
| ·离轴光线对偏振编码的影响 | 第39-45页 |
| ·离轴光线对偏振编码的影响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 ·离轴光线偏振编码实验 | 第43-45页 |
| ·电场方向对偏振编码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 4 激光驾束制导系统的设计 | 第49-60页 |
| ·解码原理及方案 | 第49-50页 |
| ·驾束制导实验系统的设计 | 第50-57页 |
| ·发射编码系统 | 第51-55页 |
| ·接收处理电路 | 第55-57页 |
| ·系统误差分析 | 第57-60页 |
| 5 铌酸锂晶体的光损伤及其它光学性能 | 第60-73页 |
| ·激光损伤的分类 | 第60-64页 |
| ·单脉冲损伤 | 第60-61页 |
| ·多脉冲损伤 | 第61-63页 |
| ·连续激光损伤 | 第63-64页 |
| ·抗光损伤阈值 | 第64-69页 |
| ·抗光损伤阈值的计算 | 第64-66页 |
| ·抗光损伤阈值 | 第66-69页 |
| ·光损伤的避免 | 第69-70页 |
| ·光学均匀性与半波电压 | 第70-72页 |
| ·光学均匀性 | 第70-72页 |
| ·掺杂减小半波电压 | 第72页 |
|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