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 一、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 | 第14-21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4-16页 |
| ·主要材料 | 第14页 |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 ·细胞培养 | 第14-15页 |
| ·OCM-1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 ·三维培养OCM-1细胞PAS染色 | 第16页 |
| ·结果 | 第16-18页 |
| ·讨论 | 第18-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二、姜黄素对OCM-1细胞血管生成拟态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 第21-40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21-24页 |
| ·主要材料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 ·分组方法 | 第22页 |
| ·姜黄素溶液的配置 | 第22页 |
| ·三维培养OCM-1细胞PAS染色 | 第22-23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23页 |
| ·免疫组化阳性结果判断及阳性细胞计数 | 第23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 ·结果 | 第24-35页 |
| ·形态学观察 | 第24-27页 |
| ·PAS染色观察 | 第27-30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姜黄素对OCM-1细胞EphA2和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0-35页 |
| ·讨论 | 第35-39页 |
| ·抗血管生成策略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 ·姜黄素抑制OCM-1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 | 第36页 |
| ·肿瘤VM与EphA2蛋白的关系 | 第36-37页 |
| ·肿瘤VM与PI3K蛋白的关系 | 第37-38页 |
| ·姜黄素的毒副作用 | 第38页 |
| ·姜黄素的毒副作用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 综述 | 第48-60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