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7-20页 |
| 1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 第7-16页 |
| ·植物抗寒生理研究 | 第7-13页 |
| ·形态结构与植物抗寒性 | 第7-8页 |
| ·生物膜系统与植物抗寒性 | 第8-10页 |
| ·生物自由基与植物抗寒性 | 第10-11页 |
| ·保护酶活性与植物抗寒性 | 第11页 |
| ·蛋白质与植物抗寒性 | 第11-13页 |
| ·叶绿素与植物抗寒性 | 第13页 |
| ·可溶性糖与植物抗寒性 | 第13页 |
|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研究 | 第13-15页 |
| ·生产中常用来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方法 | 第15-16页 |
| 2 海带多糖综述 | 第16-19页 |
| ·海带多糖主要成分 | 第16-17页 |
| ·海带岩藻多糖分离纯化研究 | 第17页 |
| ·海带低聚岩藻多糖(FO)的制备 | 第17-18页 |
| ·海带岩藻多糖的作用 | 第18-19页 |
| 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部分 低聚岩藻多糖制备 | 第20-27页 |
| 1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 ·岩藻多糖经DEAE-纤维素柱洗脱结果 | 第24页 |
| ·岩藻多糖脱盐效果 | 第24-25页 |
| ·纯化后岩藻多糖的得率 | 第25页 |
| ·不同降解时间对低聚岩藻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5页 |
| ·低聚岩藻多糖SephdexG-25凝胶过滤分离结果 | 第25-26页 |
| 3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部分 低聚岩藻多糖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 第27-36页 |
| 1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 ·FO处理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 ·FO处理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 ·FO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白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FO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FO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 ·FO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FO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 ·FO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 ·FO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植物对相同药剂抗寒指标敏感性比较 | 第33页 |
| ·几种因素对低聚岩藻多糖抗寒性的综合作用(正交实验) | 第33-35页 |
| 3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部分 低聚岩藻多糖及其复合处理提高植物抗寒性效应的研究 | 第36-47页 |
| 1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 ·药剂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玉米幼苗相对膜透性的影响 | 第38页 |
| ·药剂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药剂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药剂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 ·药剂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药剂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 ·药剂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玉米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各处理对低温胁迫后玉米幼苗影响的形态观察 | 第42-44页 |
| ·抗寒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 ·抗寒生理指标聚类分析 | 第44-45页 |
| 3 小结 | 第45页 |
| 4 讨论 | 第45-47页 |
| ·抗寒指标与植物的抗寒性 | 第45-46页 |
| ·低聚岩藻多糖与玉米幼苗的抗寒性 | 第46-47页 |
| Abstract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6页 |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