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1-18页 |
一、内涵界定 | 第11-14页 |
(一)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 | 第11-12页 |
(二) 职业教育概念的演变折射出的新的职教思想 | 第12-13页 |
(三) 本文所讨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课题的和价值 | 第14-18页 |
(一) 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 | 第14页 |
(二)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人本教育思想的复兴 | 第14-15页 |
(三) 我国加入WTO后教育服务的开放和承诺 | 第15-16页 |
(四) 苏州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苏州经济发展概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第18-40页 |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一) 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 | 第18-19页 |
(二)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 第19-21页 |
二、苏州产业结构特点及其调整 | 第21-30页 |
(一) 苏州产业结构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21-25页 |
(二) 制造业在苏州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 第25-28页 |
(三) 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28-30页 |
三、当前苏州技术工人队伍的基本状况及主要问题 | 第30-40页 |
(一) 苏州技术工人队伍的基本情况 | 第30-33页 |
(二) 苏州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三)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职人才的需求预测 | 第35-40页 |
第三章 苏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第40-53页 |
一、苏州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 第40-44页 |
(一) 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完成 | 第40-41页 |
(二) 骨干学校建设再上台阶 | 第41页 |
(三)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 第41页 |
(四) 教师队伍素质提高 | 第41-42页 |
(五)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 第42页 |
(六) 毕业生素质较高,就业形势好 | 第42-43页 |
(七) 苏州职业教育基本经验 | 第43-44页 |
二、苏州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53页 |
(一) 学校专业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 | 第44-46页 |
(二) 人才的培养总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46-49页 |
(三) 学校培养的人才层次有待提高 | 第49-50页 |
(四)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 第50-51页 |
(五) 生源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 第51-52页 |
(六)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困难和障碍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苏州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对策 | 第53-70页 |
一、国外的经验借鉴 | 第53-57页 |
(一) 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 第53-56页 |
(二)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 | 第56-57页 |
二、政府的举措 | 第57-63页 |
(一) 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 第57页 |
(二) 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定位 | 第57-58页 |
(三)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 第58-59页 |
(四)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改革创新 | 第59-61页 |
(五) 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 第61-62页 |
(六) 打破终结性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 | 第62-63页 |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自身改革 | 第63-70页 |
(一) 推进办学多元化,增强发展活力 | 第63页 |
(二) 强化市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 第63-64页 |
(三)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第64-65页 |
(四) 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 第65-66页 |
(五) 拓宽生源渠道,确保数量,提高质量 | 第66-67页 |
(六) 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