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站厅平行换乘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7页 |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目前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 ·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计算研究 | 第17-21页 |
| ·坑底回弹研究 | 第21-23页 |
| ·坑周土体位移研究 | 第23-24页 |
| ·建构筑物允许变形研究 | 第24-25页 |
| ·基坑周围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 第25-2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 第28-29页 |
| ·课题研究路线 | 第29-30页 |
| 第2章 课题研究背景和工程疑难 | 第30-41页 |
| ·工程概况 | 第30-32页 |
| ·工程周围环境情况 | 第30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2页 |
| ·环境保护要点 | 第32-34页 |
| ·基坑挖土支撑设计参数 | 第34-36页 |
| ·施工监测 | 第36-38页 |
| ·新建车站基坑变形监测 | 第36-37页 |
| ·老车站结构变形监护 | 第37-38页 |
| ·主要技术疑难 | 第38-41页 |
| 第3章 差异环境保护等级下基坑变形计算方法探讨 | 第41-6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1-42页 |
| ·基坑非对称变形实现方法 | 第42-47页 |
| ·设计方面 | 第43-46页 |
| ·施工控制方面 | 第46-47页 |
| ·围护结构刚度、加固与施工结合控制 | 第47页 |
| ·非对称变形基坑计算模型研究 | 第47-52页 |
| ·设计思路 | 第48-49页 |
| ·围护结构变形计算模型 | 第49-52页 |
| ·考虑时空效应主动区土压力系数取值 | 第52-58页 |
| ·实测主动区土压力系数变化规律 | 第52-55页 |
| ·主动区土压力系数与保护等级的关系 | 第55-58页 |
| ·等效水平抗力系数K_h计算方法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4章 已建运营车站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 第62-86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新车站深基坑设计思路 | 第62-65页 |
| ·运营车站变形计算模型和计算原理 | 第65-68页 |
| ·运营地铁车站变形机理分析 | 第65-66页 |
| ·已建运营车站水平变形计算模型研究 | 第66-67页 |
| ·已建车站竖向变形计算模型研究 | 第67-68页 |
| ·墙(底板)土接触行为的模拟 | 第68-72页 |
| ·空间Goodman接触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 | 第68-70页 |
| ·考虑大位移效应单元刚度矩阵的修改 | 第70-72页 |
| ·基坑回弹的实用计算方法 | 第72-78页 |
| ·基坑开挖中残余应力概念 | 第72-73页 |
| ·卸荷回弹量的计算方法 | 第73-75页 |
| ·回弹量计算结果的修正 | 第75-77页 |
| ·回弹量最终计算公式 | 第77-78页 |
| ·墙土间切向摩阻力τ的确定 | 第78-79页 |
| ·墙土接触摩擦的本构关系 | 第78-79页 |
| ·墙土剪切位移Δu的计算 | 第79页 |
| ·已建运营车站变形计算模型参数确定 | 第79-82页 |
| ·水平变形计算模型参数确定 | 第79-81页 |
| ·竖向变形计算模型参数确定 | 第81-82页 |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82-85页 |
| ·计算模型和计算说明 | 第82页 |
| ·计算结果及与实测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5章 新老地铁车站差异沉降控制对策研究 | 第86-111页 |
| ·引言 | 第86-87页 |
| ·新老车站的连接形式 | 第87-88页 |
| ·车站底板水浮力计算 | 第88-93页 |
| ·关于多层地下水抗浮水位的讨论 | 第88-89页 |
| ·赋存状态浮力计算问题 | 第89-92页 |
| ·软土地基中地下水浮力计算 | 第92-93页 |
| ·水浮力新作用老车站差异沉降研究 | 第93-99页 |
| ·刚性连接差异沉降计算 | 第93-97页 |
| ·柔性连接差异沉降计算 | 第97-98页 |
| ·水浮力变形控制措施 | 第98-99页 |
| ·长期固结新老车站差异沉降研究 | 第99-104页 |
| ·刚性连接新老车站长期差异沉降研究 | 第100-102页 |
| ·柔性连接新老车站长期差异沉降研究 | 第102-104页 |
| ·新老车站长期差异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 第104-109页 |
| ·新老车站连接形式的选择 | 第104-105页 |
| ·柔性连接新车站长期沉降控制 | 第105-106页 |
| ·新老车站后期沉降实测分析 | 第106-108页 |
| ·小结 | 第108-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第6章 新建车站施工致已建运营车站变形控制研究 | 第111-129页 |
| ·引言 | 第111页 |
| ·搅拌桩施工中已建运营车站变形控制研究 | 第111-115页 |
| ·搅拌桩加固范围 | 第112页 |
| ·搅拌桩施工参数 | 第112-113页 |
| ·搅拌桩施工流程试验 | 第113-115页 |
| ·小结 | 第115页 |
| ·不同基坑开挖方法对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效果研究 | 第115-121页 |
| ·施工工况 | 第115-117页 |
| ·两种施工方法对运营车站变形影响对比分析 | 第117-121页 |
| ·小结 | 第121页 |
| ·基坑施工挖土步序对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效果研究 | 第121-127页 |
| ·施工工况 | 第122-123页 |
| ·不同挖土施工步序对运营车站变形影响分析 | 第123-127页 |
| ·小结 | 第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29-132页 |
| ·课题研究主要结论 | 第129-130页 |
| ·课题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