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酵母细胞不对称催化还原制备重要他汀类手性药物中间体的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引言第10页
   ·手性化合物的研究意义第10-14页
   ·手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4-17页
     ·手性源法第14页
     ·拆分方法第14-15页
       ·物理拆分第14-15页
       ·动力学拆分第15页
     ·不对称合成第15-17页
       ·化学法催化拨基的不对称还原第16页
       ·生物法催化拨基的不对称还原第16-17页
   ·微生物制备手性化合物的特点及优势第17-18页
   ·反应立体选择性的控制及提高方法第18-21页
     ·筛选合适的生物催化剂第19页
     ·改变底物的局部结构第19-20页
     ·加入各种酶的抑制剂第20-21页
     ·控制反应底物的浓度第21页
   ·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合成方法第21-22页
   ·微生物不对称合成(3R,5S)-6-氯-3,5-二羟基己酸叔丁酯第22-23页
   ·课题思路第23-2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0页
   ·实验材料第25-26页
     ·菌种培养第25页
       ·酵母菌株第25页
       ·培养基第25页
       ·酵母菌株培养方法第25页
       ·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第25页
  见表2.1第25-26页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26-30页
     ·菌体浓度的测定第26-27页
     ·产物产率及e.e.p值的分析第27-30页
       ·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产率及e.e.p值的测定第27-28页
       ·(3R,5S)-6-氯-3,5-二羟基己酸叔丁酯产率及d.e.值的测定第28-30页
第三章 酵母细胞的筛选及不对称还原制备(S)-CHBE第30-39页
   ·引言第30页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材料与试剂第30页
       ·菌种、培养基与培养方法第30页
       ·试剂第30页
     ·方法第30页
       ·还原方法第30页
       ·分析方法第30页
   ·结果和讨论第30-38页
     ·菌种的筛选第30-31页
     ·生长时间对产物得率及e.e.p值的影响第31-32页
     ·培养条件对产物得率及e.e.p值的影响第32-33页
     ·辅助底物及其添加量对产物得率及e.e.p值的影响第33-35页
     ·温度对产物得率及e.e.p值的影响第35-36页
     ·pH值对产物得率及e.e.p值的影响第36页
     ·底物的加入量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第36-37页
     ·转化时间对产物得率及e.e.p值的影响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利用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6-氯-5-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醋第39-52页
   ·前言第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材料与试剂第39页
       ·菌种、培养基与培养方法第39页
       ·试剂第39页
     ·方法第39-40页
       ·还原方法第39页
       ·利用酶抑制剂对酵母进行预处理第39页
       ·对酵母细胞进行热预处理第39-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菌种的筛选及还原反应立体选择性的优化第40-41页
     ·生长时间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41-42页
     ·热预处理促进(3R,5S)-型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第42-44页
       ·热预处理时预处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42-43页
       ·热预处理时预处理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43-44页
     ·辅助底物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44-45页
     ·辅助底物的添加量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45-46页
     ·温度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46-47页
     ·PH值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47-48页
     ·底物的加入量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48-49页
     ·菌体浓度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49-50页
     ·转化时间对产物得率及d.e.值的影响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RHODOTORULA GRACIUS AS 2.499发酵条件研究第52-58页
   ·前言第52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材料与试剂第52页
       ·菌种、培养基与培养方法第52页
       ·试剂第52页
     ·方法第52-53页
       ·还原方法第52页
       ·利用热对酵母进行预处理第52页
       ·反应初始速度的测定第52-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7页
     ·不同碳源对反应初始速度的影响第53页
     ·不同有机氮源对反应初始速度的影响第53-54页
     ·不同无机氮源对反应初始速度的影响第54页
     ·不同磷酸盐比例对反应初始速度的影响第54-55页
     ·正交实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第55-56页
     ·优化组合结果的验证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水轮机转轮焊接残余应力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RA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FQ-PCR检测人工感染RA在雏鸭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研究